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中文名称: | 紫阳富硒茶 | 总部: | 陕西省安康市 | |
英文名称: | 创立: | 0年 | ||
客服电话: | 0915-4429187 | 电子邮件: | ||
官网: | 网店: | |||
公司名称: | 紫阳县茶业协会 | 高管名人: | ||
相关行业: | 茶叶 食品茶水特产 饮料/冲饮 | |||
品牌简介 | ||||
紫阳县茶业协会,知名(著名)茶叶品牌,国家保护商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茶叶专业生产协会,获得国家专利,以其产品质量在顾客和市场上享有盛誉,颇受国内外广大茶饮者的青睐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与安康市相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相连,西与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北与安康市汉阴县接壤,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全县辖 21个镇212个行政村,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万。被誉为“茶乡、歌乡、板石之乡”。紫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紫阳也是热播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实景拍摄地。 1、行政区划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与安康市相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相连,西与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北与安康市汉阴县接壤。全县辖 21个镇212个行政村,人口 35万,其中农业人口30.9万人,国土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 2、历史沿革紫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同时,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紫阳置县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迄今已有500年的历史。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紫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阵地之一,解放前,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曾是中共安康地委所在地,红四方面军也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被国家民政部划为革命老区。 3、自然条件紫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年降水总量106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682.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9月,夏季多发洪涝。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 境内水资源丰富。汉江、任河这里交汇,形成了独具一格“鸳鸯水”景观。全县大小河流 104 条,可利用水域面积 5.5 万亩 ,是水产开发的理想之地。 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茶叶、柑桔、厚朴、蚕桑、杜仲、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含硒量0.49ppm,生长的动植物硒元素含量高,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紫阳富硒茶自开发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国内外广大茶饮者的青睐,连续获得国际国内20多项质量大奖,被誉为21世纪健康佳品和绿色保健饮料。全县现有茶园17万亩,累计建成茶叶加工厂227个,其中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初制茶叶加工企业63个。2010年,全县产茶2110.4吨,实现综合产值2.67亿元,茶叶已成为紫阳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此外,厚朴、蚕桑、魔芋、柑橘产业发展较快,已建成标准化魔芋基地3万亩,厚朴基地10万亩,桑园9.7万亩,果园3.03万亩;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 、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23 种。其中瓦板岩的质量与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公认为是当代建筑材料之瑰宝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美、法、英、澳、日等国家,倍受外商青睐,紫阳蓝黑板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储量450万吨,是生产钡盐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锰矿储量760万吨,亟待开发;无烟煤、石煤等燃料矿产储量为3.6亿吨;以钛、铌、铁,为主的其他金属矿产和以玉石、石灰石、大理石、粘土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储量也极为丰富。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擂鼓雄奇、任河漂流、瀛湖碧波、民俗民居、民歌茶艺,兼具南北风格,融汇秦楚神韵,让人留恋忘返。 紫阳交通条件便利、通讯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紫渔316省道穿境而过。截止2010年,全县通村水泥路达到178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98%;以县城为中心,以各镇为支撑,以村组为节点的干支相邻、辐射城乡、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建立。安康火石崖水电站建成后,县境内的汉江主要航道大为改观,形成总长130公里的库区水运航道网,与铁路、公路形成联合运输能力。全县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通电视、通调频广播,所有集镇通有线电视,60%以上的行政村接入了互联网。移动通讯覆盖21个镇,覆盖率为100%。 4、人文风情紫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文化融合性强、包容性大、积淀深厚,形成了以紫阳贡茶、中国名茶之乡为代表的茶文化;以中国道教南派发祥地仙人洞(真人宫)、擂鼓台、盘龙观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紫阳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富硒绿色产品为代表的富硒文化;以紫阳蒸盆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转弯宴席、民间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芭蕉口安康老地委机关旧址、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民间社火、跳端公、紫阳道场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芭蕉口显钟沟口志留系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弓笔石文化;以瓦板岩建材及其雕刻工艺为代表的板石文化;以紫阳风物传说为代表的故事文化;以剪纸、竹编草编、根雕、土陶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瓦房店会馆群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汉王城、白马石、东明庵为代表的遗址文化等独具特色、脉络清晰的紫阳文化旅游体系。 素有“茶乡、歌乡、桔乡、板石之乡”和“笔石圣地”之称,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陕西省民歌之乡”,紫阳民歌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擂鼓台、中国富硒茶观光园、任河漂流、真人宫、民俗小区、汉江水景、特色古镇等景点引人入胜,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硒谷、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2011年,根据紫阳本地作家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著名导演章明担任导演,以紫阳为环境背景全国首部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技惊四座、力压群雄,一举斩获五项大奖。让紫阳地域文化成功地走上了国际影坛,为紫阳量身打造了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5、经济发展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紫阳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克服复杂发展环境和特大洪灾等不利影响,务实苦干,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1亿元,农业总产值15.8亿元,工业总产值12.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财政总收入1.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4311元和4031元。 抓城建、促民生。从2007年累计投资14亿元,完成了城镇和农村80件实事;抓交通,破瓶颈,抢抓政策机遇,累计新建通村水泥路1780公里。 抓工业,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挖掘招商潜力,先后有陕煤集团、陕西有色集团、延长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落户紫阳,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工业体系,建成了中国硒谷生态工业园一期工程,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5亿元。 抓产业,促增收。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新发展丰产密植茶园1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7万亩,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建成标准化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和厚朴基地10万亩,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5.8亿元。 抓稳定,促和谐。探索并推广了具有紫阳模式的干部包组联户“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平安建设示范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创建目标。 随着国家包茂高速公路和襄渝二线的全线贯通,紫阳纳入了西安、重庆、武汉半日经济圈。紫阳将以大开放、大开发的姿态迎接各界客商来紫阳投资兴业,紫阳将以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热情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敞开“山门”, 竭诚欢迎中外客商和各界朋友前来兴业发财,旅游观光,大展宏图。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