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品牌排行榜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在线翻译 货币汇率兑换 阴阳转换万年历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快递查询 EMS查询 各地车牌查询表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当前位置:IP138 > 品牌榜 > 日常生活服务 > 旅游/酒店 > 旅游景点 > 崂山 

崂山


中文名称:崂山总部:山东省青岛市
英文名称:创立:1935年
客服电话:0532-88899000电子邮件:
官网: 网店:
公司名称: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高管名人:
相关行业:旅游/酒店 旅游景点 日常生活服务
品牌简介

青岛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里公园,中国名胜顾客满意品牌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距市中心40余公里。它耸立于黄海之滨,气势雄伟,山海紧错,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名山,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崂山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西部与青岛市区接壤,北部与即墨市相邻,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7.3公里,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

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突出表现为“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的气候特征。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巨峰北侧的北九水则称“小关东”。崂山的气象景观颇具特色,夏秋之际,如絮似缕、变幻无穷的云海,春来夏初,溟蒙飘渺、弥漫翻腾的海雾,为崂山平添了无限风光。

崂山古为东夷地,春秋时属齐国。秦统一中国后,置琅琊郡,汉设不其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即墨县,崂山皆属之。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白沙河以南、砖塔岭以西的崂山山区大部,由即墨县仁化乡划入胶澳租借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设胶澳商埠,崂山属胶澳商埠李村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李村区隶属青岛特别市。1935年,将白沙河以北、砖塔岭以东的崂山另一半山区,再次由即墨县划入青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崂山山区相继属于青岛市所辖的崂山办事处、崂山郊区、崂山县和崂山区。

崂山在历史上曾有劳山、牢山、不其山、劳盛山、大劳山和小劳山、辅唐山、鳌山、崂山等名称。“劳山”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逄萌传〉》,《魏书〈释老志〉》、《魏书〈高祖纪〉》、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和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志》皆沿用之。“牢山”之名首见于晋代法显的《佛国记》,《魏书〈地形志〉》、《新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金史〈地理志〉》、《元史〈释老志〉》及元代成书的《齐乘》皆沿用之。“不其山”之名见于《汉书〈武帝纪〉》和《三国志〈崔琰传〉》。“劳盛山”之名发轫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但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改为牢盛山,顾炎武在《劳山考》中又写为劳盛山。“大劳山和小劳山”之名始见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后汉书注》,杜佑《通典》沿用之。“辅唐山”之名乃见于《纪闻》中王8的事迹,该故事辑存于《太平广记》。“鳌山”是全真道著名道人邱处机为崂山更改的名称,仅见于元、明两代之碑记。“崂山”之名最早见于《南史〈明僧绍传〉》,另在《神农本草》和《本草图经》中也记有此山名,明代黄宗昌亦用此名写成《崂山志》。总之,山之本名应为“劳”或“崂”,汉代称“不其”,晋及南北朝称“牢”,唐代又有“大劳、小劳”和“辅唐”之称,明、清两代使用较乱,以“劳”、“崂”为主,“牢”、“鳌”兼而用之,至近代才专用“崂”字。

崂山资源丰富。境内有主要河流23条,以崂顶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流淌。其多直流入海,源短、流急,属季节性河。崂山水无污染,纯净清冽,水质良好。著名的崂山矿泉水清纯甘冽,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矿物质,经常饮用,可使人强身祛病、益寿延年,遐迩闻名的青岛啤酒就以其为水源。崂山域内还蕴藏大量的花岗岩石,质地优良,驰名中外,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和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均取材于此。崂山种植水果的历史悠久,现有7种、14属、377个品种。崂山有“天然药库”之称,药材资源量多质优,有681种,其中小叶石苇和黑石华尤为著名。崂山沿海有丰富的海产品,其中鲍鱼和西施舌是驰名的海珍品。崂山仰口湾盛产绿石,又名海底玉,色泽翠绿,润滑光洁,可雕琢各种文具、饰物及制做盆景。还出产其他土特名产拳头菜、崂山棍、仙胎鱼和寒露蜜桃等。

崂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遍布山区的许多古遗址和古庙宇,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元、明、清三代刻石满山,宫观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连壁,蔚为大观。崂山山区现有2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在崂山道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李哲玄、刘若拙、邱处机、刘处玄、李志明、徐复阳、张三丰、孙玄清、耿义兰、齐本守等著名道人受过皇帝敕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历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推崇,深为隐者高士、名道高僧所垂青。传说秦始皇曾登崂山以望蓬莱,徐福由此出海寻求仙药;汉武帝驾临不其祀神人;东汉大学问家逄蒙、郑玄以及南北朝的明僧绍先后于崂山建书院,著书授徒,开创村学之风;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千古名句。宋、元之后,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大学士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大学士高弘图、御史黄宗昌、山东提学邹善与陈沂、巡抚赵贤,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郲、翰林尹琳基等人,都曾在崂山留下了文彩斐然的诗文墨宝。尤其是大文学家蒲松龄将崂山视为第二故乡,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使崂山名满天下。近代改良思想家康有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等,都慕名游览过崂山。这些游崂名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游记、专著,或传诵于世、或镌刻于石,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崂山盛名远播。

崂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类景点遍布全山。南线的太清宫景区,东线的仰口景区,中线的南、北九水景区,西线的华楼景区,北线的鹤山景区,中部的巨峰景区,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崂山与内地名山相比,自然景观独具一格,它兼有山海林泉之胜,囊括奇险秀朴之姿,到处奇峰异石、深谷幽洞、古树名花、飞瀑鸣泉,加之山海相映、沐日浴月、明霞云涛、烟雾升腾,组成一幅雄奇、秀美的立体画卷。南燕地理家晏谟《齐记》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邱处机在遨游天下名山大川后,也十分动情地写道:“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崂山,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风雨沧桑,到解放前夕道观寺院凋蔽残零,羽士僧徒流离散落。仅有十几处宫观庙宇保存尚好。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崂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多次调整充实了崂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组织人员对崂山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制定了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实行了有计划、有深度、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发展战略,并投资近2亿元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设施进行维护、开发和建设。昔日的海上名山,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今日之崂山,以其优美的山海风光和博大的文化内涵,成为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组成部分。崂山将成为欣赏风景、度假休养、游览观光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域,屹立于黄海之滨,为中华大地增添风采。

 





联系我们.请发email.或给我们留言谢谢!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