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华平-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介绍
人物小结:
贾华平,1958年11月10日出生,济南大学水泥工艺本科毕业,现任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1982年7月大学毕业至今,贾华平一直在水泥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先后在河北太行集团公司、伊拉克卡尔巴拉水泥厂、天津太行飞雁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安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任职,分别担任过中控操作员、生产调度员、制成分厂技术员、熟料制备厂厂长、技术质量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目前还兼任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生导师、洛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特聘发电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水泥生产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务。
1958年 11月 10日,贾华平出生在河北省涉县中原乡太平庄村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他的家里姊妹也很多,“从小就穷,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他还尚未懂事的1961年,新中国历史上的“三年经济困难”发生了,本就吃不饱饭的人们平日的生活雪上加霜,人们当时最高的愿望就是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该多好啊。 这样特殊的贫穷经历,改变了贾华平一生的性格,也左右着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每当谈及此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感伤的情绪。 不过,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贾华平对自己的未来仍然充满着希望.他想读书,从此跳出农门。当时年轻人的最大愿望,就是“走出村口的大馊蛋(大石头)”。
机遇也垂青着这样的人。1978年改革开放,沉寂了多年的高考制度重新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兴起。贾华平自然也是最为幸运的人,但1975年高中毕业后,中间他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没有摸过书本了。 因为家境困难,在高中毕业之后,贾华平就去了一家铁矿场当采矿工,一天一块钱的收入,基本上能够贴补家用。
因此,当贾华平提出来要去参加高考时,他的父亲当时并没有同意。父亲觉得,这个时候,家里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来源,一块钱的收入能够为家里减轻很大一块负担,为什么要去参加高考呢? 直到现在,贾华平也并不埋怨他的父亲当时的这一想法,“如果换做其他人,看着自己的家人处在饥饿的边缘,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但贾华平却并没有放弃,因为父亲不同意辞去工作“专职”高考,他就利用采矿闲暇的时间,一个人躲在有光的地方,埋头看书复习。 但毕竟采矿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每天工作完以后,其实全身已经精疲力竭了,看着书本就直打瞌睡,“那还有什么精力复习啊?”另外,文革的动乱,让高考复习课本也少之又少,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像样的课本复习,他在上高中时干脆就没有发过教材。 就这样,贾华平参加了1977年年底文革后中国的第一次高考。但等到最后,他在期盼中落榜了。 1978年年初,落榜后的贾华平继续过着平常的生活,但他心里却一直想着“想摆脱贫困就必须走出去,”一定要参加第二次高考。而就在这个时候,当年教他小学的老师突然找到他,要求他回他所在的学校教书,然后在课余的时间自学复习,再来参加高考,并且做通了父亲的工作。 贾华平于是来到了老师担任校长的学校。老师让他带学校的物理课和数学课,但不到3天的时间,贾华平觉得自己的知识还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水平,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就选择了离开,又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后,贾华平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高考的复习中。但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家境很差,自己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于是就去别的同学那里借,把借来的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手抄下来,然后自己再来复习。 这是一段很心酸的经历,谈及此的时候,贾华平的表情依然充满感伤。 一个月之后,贾华平就又要去参加高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河北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285分,他却考了320分。当时这样的分数已经算是一个高分了。 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而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也是最终能否上大学的关键环节。贾华平找来了几张印有招考学校名单的报纸,因为当时没有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的统计,也没有学校介绍,“也只有凭着感觉选了。” 现在再回想起这段经历时,贾华平直言那就是在赌自己的未来,为了能够读上大学,他在选择学校时,只看着那种排名靠后、专业也一般的选,“就是为了减少竞争,只要能上大学,什么学校和专业都可以。”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他选择了煤矿、地质等“冷门”专业。 填完志愿后,贾华平说他当时几天都没有睡个安稳觉,“心里一直在忐忑。”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终于送到了他的手里,但仔细一看,录取他的却是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济南大学。他说“当时的心情,无以言表啊。” 也许,只有贾华平才知道,考上大学对他意味着什么。 当时来到学校后,因为之前的底子薄,刚开始的时候根本跟不上学习的节凑,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排在班上的老末。他很无奈,但很不甘心。 第一年放寒假,贾华平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学校里白天黑夜的埋头看书补习,“下的功夫比当年高考时还多”,之前落下的课程因此慢慢地补了上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到四年后毕业时,他的总成绩已排到了本专业的前四名。 第二年的暑假,贾华平第一次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同时也为了回家拿第二年的学费。但一踏进家门,面对年迈的父亲,拿钱交学费的那句话又被他咽了下去。 他知道家里的情况,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日子本身就过得很凄凉,所以在第一学期里,其他富裕家庭的同学,每月生活费最低都有一百多块钱,但他硬是把每个月的生活费、书本费和杂费控制在了三十块钱以内。 生活费可以节俭,但学费是必须交的,不缴学费就得被学校退学。想到这,贾华平硬着头皮来到父亲身边,吞吞吐吐的向父亲提出了要50块钱的学费和生活费。说完后,贾华平没敢看父亲的脸,一直低着头。 父亲听后,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转身走了出去。几十分钟后,父亲回来了,给了他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没有太多,只有50块钱。 父亲自始至终一直没有说一句话,贾华平拿着钱,也一直呆站在那里。 知道自己家境的贾华平并没有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回到学校后,他全身心埋头苦学知识,四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贾华平被分配到当时号称亚洲最大水泥厂的邯郸水泥厂工作。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水泥结下了终生缘。
贾华平很喜欢研究曾国藩,他曾在1998年时,认真阅读了易孟醇版的《曾国藩传》,并写下了长达两万多字的读后感。 多年后,当贾华平拿出这些尘封多年的手记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对笔者说了很多,关于曾国藩,也关于他自己的人生。 他对人们提出的“曾国藩是一个纯理学家,其著作和主张都是攻心的言论”的说法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曾国藩早年有较浓厚的理学思想,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学家,特别在咸丰年间,由于治政和帅军的需要,迫使他从理学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对各种思想广取博采,根据所需到理学之外去寻求新的治术,申韩之法、老庄之道等,都纷至沓来,为其所用,甚至容纳西学,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部分否定。因此,在他的理解里,曾国藩的思想是随时而变的、是庞杂的,远不是一个“纯儒”就可以概括的。
贾华平很喜欢研究曾国藩,他曾在1998年时,认真阅读了易孟醇版的《曾国藩传》,并写下了长达两万多字的读后感。 多年后,当贾华平拿出这些尘封多年的手记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对笔者说了很多,关于曾国藩,也关于他自己的人生。 他对人们提出的“曾国藩是一个纯理学家,其著作和主张都是攻心的言论”的说法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曾国藩早年有较浓厚的理学思想,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学家,特别在咸丰年间,由于治政和帅军的需要,迫使他从理学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对各种思想广取博采,根据所需到理学之外去寻求新的治术,申韩之法、老庄之道等,都纷至沓来,为其所用,甚至容纳西学,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部分否定。因此,在他的理解里,曾国藩的思想是随时而变的、是庞杂的,远不是一个“纯儒”就可以概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