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频-艾莱依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介绍 陈频简介: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要说‘智慧就是力量’。”这是与陈频对话中,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时尚品牌艾莱依的掌舵者,智慧也是陈频给人最深的印象。她说:“知识只有被掌握,变成智慧,能够运用才能产生力量。” 女人陈频 成就时尚艾莱依 见到陈频,首先不自觉地被她优雅的女人味吸引,完全不是一般概念中强势坚硬的女强人形象。小巧玲珑的身材,黑色精致的公主中裙外是一个暗绿色的粗线针织大披肩,干净得看不出化装痕迹的脸上是一双热情的眼睛。 她说,当年从重庆来到丽水,又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存和发展下来,她发现自己特别能“坚持”。她从没有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凭着一个女人的“爱美情结”、“好奇心”和百分百的投入,创建了艾莱依,并使它5年就跃身成为中国羽绒服饰行业的时尚旗帜。她说:“我是女人,而且我很自信,我觉得女人也有很多成功的优势,比如女人的好奇心使我敢于去尝试、去接受新东西,才有了时尚的艾莱依。”艾莱依的员工都知道第一件艾莱依诞生的故事:1998年生产完成一批外贸定单羽绒服后,陈频自己试穿了一件,觉得臃肿肥大没有一点美感,她就大胆进行了羽绒服时装化的创新。采用高纯绒填充、高质量多色彩鲜艳面料和时装化的裁减,轻巧、简洁、靓丽的时尚羽绒服,使艾莱依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引领了时尚羽绒服消费热潮。陈频说:“要说我比别人强一点的话,就是能够用女人的眼睛看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正是这种“不一样”的创新精神,陈频带领着她的团队,用7年时间把艾莱依打造成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产品由羽绒制品延伸到了家纺、休闲女装等,企业正向集团化发展。 智慧陈频 生活与工作同样享受 跟陈频对话,就会很快迷惑于她的智慧。虽然她的工作非常忙,但是她能活得很开心,也从不放弃家庭的快乐。驾驭工作和家庭同样地精彩,这当然需要智慧。她说:“我从来不主张因为工作忽略家庭,只有心怀家人,才会有最佳的状态去工作。所以我们给予员工充分的私人空间,鼓励员工在工作与家庭间找平衡。公司高管要在丽水、上海、平湖三个基地奔波,但我要求他们无论多忙必须半个月回家一次。” 驾驭这样一家大企业,陈频却从没有当作压力。她说人是在不停地做选择和决定的,但是如果把事情都看成压力就会永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能做到就事论事,在处理前一件事时也许很生气,但处理完了就把这种情绪一起结束。所以,她也从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在家里,陈频还是一个女人,而且陈频还是个受到宠爱的女人。她也很享受地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回家就亲自打扫卫生、整理房间。 以女人的智慧,陈频管理的艾莱依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带领着这些家庭成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员工的婚嫁喜事、困难病痛都会跟她说。她也会与设计师一起去世界各地采风,寻找时尚的灵感。 好学陈频 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陈频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也很少看电视,除了每天的新闻联播,她就爱翻书。她看书很杂,但钟爱的报纸杂志很固定,就是《参考消息》和《读者》杂志,她说《参考消息》给她商业信息,《读者》杂志让她感悟人生。 与其他企业家纷纷报读EMBA之类的管理课程不同,她是中国国学堂的学生,认真地研究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是她最注重的自身修养,她说越来越壮大的艾莱依企业需要更强大的文化力来推动。她对服装就是:“服装是种虚拟的文化。”不管是羽绒服还是时装,甚至是家纺,陈频都给它们注入诸多时尚细节。她说,服装必须注重细节,因为服装消费是满足人们的信仰消费和审美消费,而这一切都是对文化的感悟。 文化战略是艾莱依的首要战略,陈频把艾莱依的成功归结为企业文化的成功。“资源终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陈频说,“我会坚持文化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近日,在安徽省服装商会主办、艾莱依集团安徽营销中心承办的“2009中国服装经销商危机与商机论坛合肥站”上,艾莱依集团总裁陈频的一语“把09年机会当真” 迸射出睿智的思想火花,为2009行业发展提出了新锐观点。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艾莱依逆势增长,为谋划艾莱依2009年跨越式发展,艾莱依集团承办了这次论坛。 陈频说,除了合肥外,接下来艾莱依将转战中国的大江南北,为艾莱依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各种培训,启动艾莱依第二次成长的钥匙,撬开艾莱依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当前的这一特殊时期内,要用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是超前消费所导致的,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国人一向是赚钱不会乱花,不赚钱更不会乱花,中国是储蓄式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消费市场还会释放出更大的消费能量。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人都好像被逼到了“停车场”,这时候新手和老手各有不同的表现,老手会用高超的眼界、智慧、技能和经验走出“困境”,危机恰恰加速了行业的轮转和“洗牌”,是企业谋求新发展的最好时机。 “经营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事业。事业是理想,是目标。做事业如同进行一场革命,需要不断地砥砺、挑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