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房产家居 房地产 家饰家纺房产 |
个人简介 |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前任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北大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官员气质的学者,和最具学者气息的企业家” 孟晓苏简介: 孟晓苏,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长于北京,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获北大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1975年12月入党,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后,1991年调往中房公司担任总经理,开始了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生涯。后至中房集团董事长,目前携领锐基金筹备REITs。作为房地产行业最知名企业家同时,他还是房地产理论高手。相传他绝大部分论文都是从子夜2点之后开始写的,几十年如一日。10多年来,他撰写和主编了10本房地产业著作。经他之笔,提出“廉住房REIT”、“倒按揭”,在住房改革中有过突出贡献,成为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 孟晓苏还兼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房协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詹天佑基金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孟晓苏先后在中宣部新闻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大办公厅工作。1991年1月至1992年5月任国家商检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1992年2月至今调到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任总裁兼公司总经理。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印地安那大学、伯克利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威廉马利学院作访问教授。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官员气质的学者,和最具学者气息的企业家”。 “带着浓厚工人气的学生” 孟晓苏祖籍山东,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几个月后,还在襁褓中的孟晓苏便随父母辗转到了北方,4岁时到了北京。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和现在都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荟萃,上下届和同级的校友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校友,如贾春望、周小川、苏宁、闵维方等同学。这样的顺境本应一直伴随他的成长,没想到临近初中毕业时,一场文化大革命就将孟晓苏的高中梦与大学梦都打得粉碎。 现在回想起这段时光,他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可抱怨,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的豁达与宽容。 经过两年的文革生活,当大部分同学走向农村、牧区之际,孟晓苏选择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在校办工厂就加工过收音机小零件的我又开上了机床,当时我干活技术很好,一心想当个八级工。”因干活很好在工厂被称为“小八级”的钳工孟晓苏也很关心政治,在工作之余经常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段经历使他终身受益,后来他关于国企改革的精辟文章,包括《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等,都得益于那段时间熟读的《资本论》。 当时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212吉普车,就是毛主席检阅红卫兵乘坐的那种车。就这样,18岁的他成了一名汽车制造厂的磨具钳工,后来又学了车工、刨工、镗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做一名工人不是自己最初的理想,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因为年轻力壮,赶上需要出力的活儿,如安装磨具的导柱与导套需要抡大锤,孟晓苏都抢着干。18磅重的大锤在他手中抡得飞星走月。年轻人正是长身体时期,抡大锤时间长了,孟晓苏的两只胳膊也就变成一长一短,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长了一公分!以致现在买西装也要把右袖放长才能穿。“这是年轻时抡大锤抡的!不过现在打高尔夫球就显出优势了。”孟晓苏伸出两只手臂比划着长短,言语中不乏调侃与幽默。 1977年,高考恢复时,已是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的孟晓苏犹豫了??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晓苏与工人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但是进入大学求知更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厂领导认为孟晓苏不上大学是耽误人才,教育科乔科长主动为孟晓苏报了名,又在特长一栏里填了他发表过的多篇报道,结果他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我在大学里是身上有很浓厚工人气的学生”。回想起当年和工人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孟晓苏说那是一辈子的财富。 十年零十天的工厂经历,孟晓苏毕生难忘。在工厂工作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孟晓苏感到苦中有乐,工人们的质朴、无私精神无数次地感动了他。他和工人师傅和同伴们亲切相处,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技艺精湛的年轻人。“十年的工厂生涯让我学会很多,我感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处事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我对工人同伴有着深厚感情”。20多年后他执掌的中房集团有几万名员工,这段工厂经历对他以后作为企业家的生涯有着深深的影响。 具有学者气质的官员 1982年初,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孟晓苏进入中宣部新闻局,后来中央办公厅需要秘书,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亲自来挑,高大挺拔、仪表非凡且有一股子书卷气的孟晓苏被挑中了。33岁的孟晓苏来到中办,被直接分配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当秘书,此后7年半时间,他一直跟随在万里这位堪称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与闯将的国家领导人身边,目睹并经历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经济问题重大决策制定出台的过程。 在中南海那段日子里,孟晓苏广泛接触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工作,参与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也深受中央领导同志高风亮节风范的影响,他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 由于多年接触的都是牵动全局的经济工作的大事,又直接参与并俯瞰了许多经济改革的实践,做过国务院领导秘书的他越来越感到理论的重要。征得万里同意,孟晓苏于1988年再度考入北大研究生院,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刘方域的在职研究生。 攻读硕士期间,和孟晓苏同时拜入这几位教授门下的还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一位是现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做毕业论文时,孟晓苏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李克强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源潮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孟晓苏这篇论文是他在国务院亲历经济改革决策的积累之作。1991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这篇主张“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的论文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上,引发了对“市场取向改革”的一场激烈争论。当年年底邓小平同志踏上了南巡路程,1992年年初发表的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当时厉以宁把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三位学生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厉以宁写的后记题目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今十六年过去,我们师生4人当年的预期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已经变成国家正在进行的实践”,孟晓苏不无自豪地说。 在中南海的近8年时光,是孟晓苏最忙碌的日子,他告诉记者,他几乎从来未曾真正地休息过,即使是妻子生小孩时,他都不在医院。当时跟医院电话联系不方便,还是第二天妻子的同事打公用电话告诉他这一消息的。记者发现,孟晓苏一谈起他的妻子,便满含深情。 孟晓苏告诉记者,妻子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从来没有让他分担家务。妻子生产时他不在身边,孟晓苏感到特别难过,他说他欠妻子太多。正因为他对妻子心怀感激,几十年风风雨雨当中,好多家庭都经历重组,而孟晓苏的家庭却和谐完美。 具有学者气质的企业家 1991年1月,孟晓苏走出了在旁人看来有着几许神秘的中南海,调任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一年半以后,孟晓苏被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对于他来说,从商是一块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奇热土。 在此之前,孟晓苏的仕途历程和理论研究,均未与房地产业发生直接关系,他本人当时也没意识到,正是这一次工作变动,再加上以往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使他不仅当上了“中字头”房地产国企“掌门人”,而且成为中国房地产界屈指可数的权威理论家和一系列房地产理论与政策的提出者。 从汽车工人到北大博士,从中南海到中房集团,孟晓苏在商海中拼搏了16个年头,可他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商人。他说:“我是国家雇员,是无产者。我有不少下属员工是有股份的,我没有。因为我对他们实行经营者持股了,而上级对我没有实行同样的政策。我在工厂的时候就入了党,一直受党的教育,我把为国有企业工作更多地看作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理念大都如此。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只能是奉献者。” 对孟晓苏而言,在社会角色中“企业家”和“学者”哪个更重要呢?“我做企业家是被动的,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都是组织调动的。而读书做学问是自己的选择。”孟晓苏如是说。 从事企业工作之后,孟晓苏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他提出的“房地产周期性发展理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许多学者也积极参与房地产周期研究,丰富了这个对产业发展很为重要的理论;他带领研究发明的“中房指数”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三年,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重要景气数据,由中房指数系统发展起来的“搜房网”,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房地产门户网。 孟晓苏出于多年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多次向国家提出关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他是最早提出在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保险的专家之一,被采纳后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而且推动了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了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他所提出的将房地产业列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议很快为国家所采纳,国务院文件明确“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 孟晓苏与几位同事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廉租房建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由于没有被及时采纳,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造成近些年在发展商品房市场的同时,弱势群体在住房上得到的实惠明显过少,房价上涨较快,引发人民群众的很大意见。孟晓苏近几年又多次重提这个建议,终于在去年8月被国家采纳,将廉租房建设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年将全力推进。而孟晓苏则及时提出引进国外盛行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瑞茨”,通过向社会发行的持有收租物业的基金,增强运营廉租房的能力,为廉租房业务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广阔的资金来源。 他还最早提出引进“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反向抵押贷款”又被人称为“倒按揭”,是一些发达国家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成熟产品。社会上近年也掀起对这种“以房养老”新模式的热议,很多人愿意响应与参与。去年11月由孟晓苏担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来,使人们更加盼望“反向抵押贷款”产品能在我国早日实现,为缺乏养老保障的我国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 感恩的心:赤诚回报母校 作为北京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只要母校有召唤,孟晓苏就挤出一切时间,回校参加各类活动。在一次回校演讲中,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功归因于母校北大的培养。他激动地表示,“北大这块沃土给了我们知识和智慧,也给我们以品牌价值和自强精神。是北大给我的学识和能力使我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我深深感激培育我的母校和各位老师。”他用实践回报母校与教师。 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孟晓苏就有个愿望,想为学校与老师们做点什么。当他亲眼看到北大那些颇具名望的教授们,当时还住在局促狭小的住房里的时候,他就总想给教师们盖出些好房子。 1995年春节,已成为中房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孟晓苏去中南海探望李岚清副总理。李岚清说,你现在搞房地产,我管教育了,你能不能为解决大学教工住宅做些什么?孟晓苏说:正好我们中房集团属下有一个蓝旗营项目,位置就在清华大学南门外,我就低价提供一批住房吧。李岚清兴奋地问:能提供多少套?孟晓苏说:总共是20万平方米,我们低价提供6万平方米吧,大约600套。李岚清问:价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孟晓苏边计算边答:可以。李岚清说:项目既然在清华南门,是不是就给清华大学?孟晓苏说:我是北大的。李岚清说:好!那就两个学校一家一半吧。孟晓苏当然同意。李岚清副总理马上就给两个校长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好消息。后来两个学校都极力争取多要房,最后经商孟晓苏同意决定: 20万平方米的蓝旗营小区项目全部都给北大和清华。仅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他和中房集团把相当于6亿元的经营收益贡献给了两个学校,这是迄今为止北大校友对学校做的最大物质贡献。去年年底,两校教师们以每平方米1900元的价格买下了房屋产权,而附近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每平方米一万五千多元了,北大的1000户教师和清华的1000户教师不仅以低廉价格买到黄金地段的商品房,而且又享受到这一区域房价持续增值的好处,而这些都源自孟晓苏的赤诚之心与奉献之举。 现在,不知疲倦的孟晓苏仍然每日操劳。他在担任着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担任了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北京华育教育基金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他还不时登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的讲坛,向学生们传授经济理论与他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孟晓苏在北大光华2007届开学典礼致词上提到,西方的“ECONMY”意指算计精细和节省,而中国古籍最早记载的“经济”二字则是治理国家。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赞丞相张良有“经天济地之才”,后世称当官做事为“仕途经济”。所以他认为学经济在中国是要承担大任的。他说:我们正在经历着规模空前的经济社会变革,正在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堪称是“经天济地”的事业,这是我们的前辈们一百多年来渴望与追求的历史机遇。 在激情岁月之后的孟晓苏身上,有一种炫极而淡的人格魅力。山高人为峰,海尽天作岸。这份淡定与豁达,正是孟晓苏踏遍千山万壑后的心灵深处的基调!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