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电器数码办公 工具软件 网络设备产品 |
个人简介 | 张志敏-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网络优化中心副总经理介绍
个人荣誉: 2005年4月 北京市劳动模范 北京市人民政府; 自1985年北邮分院无线专业毕业,一直到今天,张志敏从未离开过无线通信领域。他曾经是全国第一个GSM实验网建设的项目经理,他参与了移动接入号码采用“139”局号的论证,他是移动“全球通”品牌创始人。历经成千次的重大网络调整、上万次的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移动通信生产第一线。 从奥运申办成功后,张志敏的工作便与奥运连在了一起。2006年11月,作为技术和业务骨干,他从移动通信建设部门抽调至奥运项目管理部,并成为部门负责人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移动专为此届奥运会开发的“即拍即传”业务在百年奥运史中第一次亮相便获得了成功应用。而提出“即拍即传”业务“金点子”创意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网络优化中心副总经理张志敏。正是他的聪明创意,让一个新的纪录和一个新增点诞生了。正是通过该业务,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便可将拍摄到的精美照片传送回总社。 做工作有心人,“金点子”创意源自媒体需求 奥运会既是运动员展示体能、速度、力量的舞台,同时也是媒体实力角逐的窗口,谁能够第一时间将报道、画面传送出去,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有人把奥运会也比作是媒体奥运会,是写出来的奥运会。本届奥运会有12000多名运动员、2000多名裁判,而记者就有25000多名,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因此,服务奥运对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来说,更多的是体现在为那些将奥运精彩展示给观众、读者的媒体提供服务方面。“即拍即传”业务的诞生就源自于媒体的需求。 一次,张志敏与奥组委媒体部的记者一起共餐。席间闲谈过程中,有摄影记者说,摄影行业竞争很激烈,新闻和照片发送、上网只有十几秒之差,现在的数码像机使用起来很方便,照片拍完后只要把卡拿出来,再送到媒体中心进行处理后就可以传回报社,比过去方面很多。说者无心,但有心的张志敏却从中嗅到商机。能不能直接通过像机传送照片呢?省了跑腿时间,传送速度岂不更快?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开发“即拍即传”业务的设想。该设想得到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和北京公司的充分肯定,在公司面向30万移动员工开展的办好奥运会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张志敏“即拍即传”的设想在5万余条建议中获得了唯一的一个金奖——金点子奖。 “即拍即传”是基于WiFi网络的业务,媒体记者可通过带有高速网络接口的相机或WiFi手机进行拍摄,在WiFi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就可将所拍摄的相片、视频等图像资料第一时间传送到电脑上,媒体总部立即就能收到现场记者此刻拍下的精彩瞬间。 要实现“即拍即传”业务,仅靠移动一家无法实现,必须与相关设备、终端厂商联合共同完成。为此,张志敏带领同事多次与尼康、佳能、联想等企业进行沟通协商,最终方案是在能够支持802.11a传输模块的数码相机内加入MAC认证的模块,移动公司在竞赛场馆的摄影记者主要活动区域部署专用的即拍即传WLAN网络实现。 奥运比赛期间,开通场馆的即拍即传业务后,摄影记者在该场馆的摄影位置(看台摄影机位、FOP摄影机位)、新闻发布厅、媒体看台、场馆文字记者工作间、场馆摄影记者工作间、MPC媒体公共空间等摄影记者工作区域,可使用相机将拍摄到的照片实时无线传输至位于场馆媒体看台、场馆文字记者工作间和场馆摄影记者工作间等区域的笔记本电脑终端进行编辑,第一时间传回总部。 在落实这个项目过程中,还经历了一番波折,由于是全新的业务,媒体和奥组委都担心出现问题,起初并不同意将这项业务纳入奥运产品系列,张志敏就带着同事们多次与奥组委的官员和媒体接触,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现场演示,最终“即拍即传”业务作为非必选业务获得了服务奥运的入场券。 “即拍即传”业务在08年奥运会上共向媒体出售50余项该业务,客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社、日本共同社、日本每日新闻社、读卖新闻,以及搜狐网等大牌媒体和网站。珠峰火炬传送照片及鸟巢开幕式照片的传送均使用了“即拍即传”业务。合计发送照片总量约五万余张,平均每传送一张图片需要约6-8秒钟时间,图片发送成功率100%,成为奥运会中的一大科技亮点。 该业务在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和媒体大会上被推介亮相,备受媒体和业内人士关注。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 轻伤不下火线,保“奥运”通信全力以赴 在奥运项目管理部期间,他对内,负责协调全公司力量保障奥运,明确各部门在奥运会期间的工作、职责、时间表,制定技术主计划和市场主计划,其中仅技术主计划就确定了3900多项工作;对外,经常与奥组委接触,通过调研了解奥组委有什么需求,并向其推介了17个奥运产品,包括info、WLAN上网、小区短信、交通信息提醒等产品,这些产品最终都得到了奥组委的认可并成功应用。随着网络的基本建成和奥运的日益临近,奥运通信最重要环节之一的网络优化工作日益繁重,为了优化网络,确保通话率和通话质量,同时让当年规划的产品真正达到使用状态,2007年9月,他又受命调至网络优化中心担任副总经理。 长期与网络、技术打交道,张志敏深知,奥运通信没有中间状态,不是成功就是失败,2008北京奥运通信必须成功。但他也更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挑战:按照测算,鸟巢奥运开幕式当天,仅现场观众就将超过9万人,这还不包括场馆的工作人员、安保、演职人员和周边的群众等,通话密度可说是历届奥运会之最,是悉尼奥运会的2倍,话务量是日常话务量的4倍。如此高密度的话务量导致的拥塞、干扰可想而知,要在有限的频率里确保每个用户的通话质量,确保高接通率、减少掉话率,可谓世界性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事实上,张志敏带领同事们早在两年前就对开幕式大话务量问题进行了立项研究,其中设计方案多次进行过调整,最终决定定制一批特殊的天线。他们将看台分成25个区,分区的每个频率复用三次,然后通过天线参数控制将干扰降低到最小。除了系统设计、施工监督,优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覆盖效果的模拟压力测试,主要确保方案合理性,也可修正设计确保风险最低。为了保证设备运转质量,他带头落实经理责任制,主要场馆均由经理负责,而且增加测试频率,建设部门建成一批,网优人员就进场测试一批,验收一批,每一幅天线、每一个载频都要反复测试,每次测试都有详细的数据,测试标准也比平时严格得多,每日组织120多名测试人员、300多台测试电脑及终端对46个竞赛和非竞赛奥运场馆进行WLAN、扫频等测试。 测试中最大的挑战是场馆平时没人,也就没有了话务量。为了拿到准确数据,张志敏带领大家模拟实战,扛上近百台笔记本满场馆地跑,看能达到多少速率,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预测。WLAN压力测试期间正值酷暑,他身先士卒,几乎每天都和同事们待在场馆里埋头测试,发现问题后钻研解决方案并及时处理。从室内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间,到环境复杂的媒体看台,每次都是直到场馆关灯才离开。在一次奔波场馆的途中,由于天黑路不平,他扭伤了脚踝,但一想到还有技术难点没有解决,他便继续奔赴现场,丝毫没有耽搁,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数月的艰辛总算没有白费,据统计,奥运开幕期间,中国移动网络通话峰值超过了11万次/小时,创造了奥运通话峰值的新记录。网络接通率达到100%。通过紧密监控各项告警及指标统计,开闭幕式网络运行平稳,无任何重大告警,所有网络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正是他与周围同事的不懈努力,才确保了奥运通信的畅通无阻,实现了更强、更快、更好的目标。 力保万无一失,为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 服务奥运的激情还在心头涌动,久久不能平静之时,张志敏和他的同事们又投身到了祖国60周年大庆通信保障工作当中。2009年初,他便紧锣密鼓地制定工作计划,号召大家以“比照奥运并高于奥运的保障标准”来落实国庆通信保障工作。成立国庆60周年保障领导小组,由他负责全面指挥网络优化中心国庆通信保障工作。 充分借鉴奥运场馆的规划优化经验,通过现场实地考察、科学预估,准备了长安街沿线及天安门广场移动网络参数方案,并在一次次的彩排演练中不断完善。同时,成立了设有现场保障团队、应急保障团队、通信保障组、指挥中心、后台监控团队的5大通信保障专项团队,在他的指挥、带领下,参考奥运通信保障模式,对重点基站进行了详细的巡检,完成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国庆60周年通信保障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旦出现意外,根本没有机会弥补,这就要求我们保障团队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排除所有隐患,确保大庆通信保障工作的万无一失。”张志敏的话语里充满着坚定与自信。 由于涉及庆典演出计划的保密问题,现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演出时间安排、人员及何疏散方案的不确定,直接影响了现场通信保障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现场通信保障工作难度加大。对此,张志敏带领同事们一起想办法,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他还特别叮嘱安装了基站电池,实行7×24小时人员现场保障。为了更好地提升现场工作效率,他还组织了现场装机大赛,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实战训练,在实践中创新,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为6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的通信质量提供了绝对保障。 国庆期间,除了天安门、长安街沿线等中心区域,他还对十大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大观园、朝阳公园、地坛公园、劳动人员文化宫、海淀公园、雕塑公园、莲花池公园、奥体中心区)和机场等区域进行了保障重点部署。调派在京的所有应急通信车辆进入备战状态,全力保障首都移动通信需求,出色地完成了国庆通信保障工作,为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属于移动通信人的珍贵礼物。 细节决定成败,以“激情”成就梦想 近年来,张志敏应用内部审计、节能减排等多项工作手段,积极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同时,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对电费缴纳、基站设备等管理的每个环节的缜密分析,将节能增效全面覆盖移动基站内各类设备,力争做到每一种设备都提出至少一种节能措施,一个节能理念,一个节能目标。采用市场成熟技术,实验成型产品,应用改造和调整基站的通风、热交换系统、空调、防护措施、设备的工作模式、备件管理多项节能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节能效果,同时兼顾网络的稳定。2009年较上年度节电14%,仅此一项节省开支2850万元。 由他作为学科带头人完成了“大型场馆的TD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研究”、“宏蜂窝新建站容量预评估系统”、“小区实时话务预测及超忙治理平台”、“小型化智能天线对TD-SCDMA无线网络的影响及优化方法研究”等技术创新科研成果。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近两年他还组织研发了“一种改进的宏蜂窝新建站话务量预评估装置”、“一种高负荷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子系统负荷控制方法”并成功的申请了专利。 他是北京移动交换系统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移动交换机作为GSM移动网络的神经中枢,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网元。每一个移动交换机的联网运行,都要涉及移动交换网络、无线网络、固定网等网络的结构调整和参数变化。他以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功底,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参与主持了北京市第一台GSM移动交换机的建设开通,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为公众提供服务。 在国内GSM的技术标准和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参与制定了GSM的技术规范并多次在GSM接入号采用端局号还是网号的讨论会上据理力争,最终被邮电部采用了139端局号作为GSM接入号的方案。当年他提出的端局号向网号并行的平滑过渡方案,保证了1995年全国GSM大联网的实施,这对GSM网络在中国10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麻烦,找经理,不管多棘手、多难协调的事情,他一出面就解决了。”这是周围同事们喜爱他的评价。“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没有什么杂念和私心,没有协调不下来的事情”,张志敏本人如是说。 在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北京移动公司,张志敏算是老移动了,尽管年纪不大,但他经历了北京移动通信事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全过程。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移动事业“火”一样的热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对待企业是“以一份执着不变的心,勇往直前迎向未来”,对待自己是“人生一连串的奋斗,追求理想要奋战不懈,坚持到底有恒则成”。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