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500强/国际品牌 名牌大学 名牌时尚奢侈 |
个人简介 | 谢和平-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校长介绍 个人信息 谢和平(1956年1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 个人履历 195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汉族。 1975年9月——1978年9月,高中毕业回乡务农。 1978年至1987年之间在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 1998年至2003年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2003年6月5日起任四川大学校长。 在200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都火炬接力第3棒火炬手。 现任: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院长。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 《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 人物经历 195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汉族。 1975.09——1978.09,高中毕业回乡务农。 1978.09——1982.07,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与力学系力学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2.09——1987.07,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与力学系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6.10,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07——1992.03,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1992.03——1993.02,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3.02——1995.03,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5.03——1997.10,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其间:1997.03—1997.07, 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 1997.10——1998.08,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1998.08——2003.06,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其间:2000.03—2001.01, 在中央党校中青班(16期)学习)。 期间,200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06至今,四川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 2007年12月,当选第七届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现任: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获得荣誉 一、科研成果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二、荣誉称号 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 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且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 突出贡献 1985年,提前一年拿下硕士学位的谢和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也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岩石力学中关于岩石断裂理论的研究,是采矿、石油、地质等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采矿工程的顶板垮落、冲击来压、煤与瓦斯突出等一系列的事故与岩石损伤断裂过程有密切联系。为了寻找一种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突破这一岩石力学中的古老难题,谢和平劳心焦思,废寝忘食。他跑遍了北京各大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中外资料;他经常在实验室一泡就是六七天,做上百次测定,观察岩石断裂中的分形维数…… 谢和平争分夺秒地进行研究,52岁的慈母猝然去世、考上大学的弟弟不幸瘫痪、心爱的女儿因病永远离去……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打击没有让他停步,谢和平默默地努力着。 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 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7年,在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谢和平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1988年,专注于理论研究的谢和平,在缺少资金支持将要“断粮”的时候,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虽然只有3万元,对我来说却十分宝贵,它让我的研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在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谢和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陆续问世。首先问世的中文专著《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被誉为一个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作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邀请撰写的研究丛书唯一的中国作者,英文专著《FRACTAL IN ROCK MECHANCS》被国内外专家评为第三代分形研究领域的代表作。 洋专家们魂牵梦绕渴求的岩石损伤理论,终于由中国自己培养的“土博士”创造出来了。谢和平被世界岩石力学的同行誉为“国际知名权威和尖端科学家”。美国犹他大学、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研究机构纷纷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多次邀请他前去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4年,正在国外讲学的谢和平听说国家设立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回了材料。“没想到很快通过专家评审,成为首批资助对象。”回国后的谢和平,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迅速建立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组建研究团队,展开了新的研究。 作为分形几何与岩石损伤力学嫁接者,谢和平的目标很明确,要把理论成果应用到采矿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他应用损伤力学和分形概念推导出了分维与能量释放大小的负指数相关关系,为矿山事故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分形和能量耗散理论,谢和平建立了岩体破碎块度分维与能耗之间定量关系,为岩体破碎块度控制提供了理论方法,并由此设计出一套“顶煤弱化预爆破技术方案”,保证了顶煤放落的块度要求,提高了回收率。该项技术方案在大同矿务局的实施使吨煤成本平均下降5.53元,1997年到1999年新增产值4.5亿元,节支1854万元。 运用损伤力学、分形几何、非平衡统计力学、材料物理等理论,。谢和平系统研究了裂隙岩体的几何形态、定量描述方法、断裂机制、统计强度、本构关系以及断层节理力学行为,建立了非连续裂隙岩体力学研究的新理论体系,他将理论成果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和设计了一套“顶煤弱化预爆破技术方案”,突破了国际采矿界公认的坚硬厚煤层不能采用放顶开采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回收率,他首次应用分形方法得到了岩体断层滑移、沉陷量与节理空间分布、粗糙度的定量关系,提出用局部有限样本进行分形插值获得矿山深部断层表面形态的方法,成果在河南鹤壁矿务局应用后取得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效益。 作为分形几何与岩石损伤力学的嫁接者,他的成果在国际岩石力学界引起轰动,被称为矿山岩体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科学家”;作为大学校长,他带领四川大学初步进入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行列。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率四川大学师生员工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为支援灾区作出重要贡献。 地震发生后,谢和平在第一时间就动员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和学校华西医院等四所附属医院深入灾区一线抢救伤员、提供各方面的志愿服务,动员组织专业救援队、爆破和建筑等专家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共1365支近3万人次前往重灾区参加救灾。当时,在余震不断、传言四起、师生和市民极度恐慌的复杂情况下,他坚持科学判断震情及地震发展趋势,在确保师生职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力排众议,敢于负责,力主以四川大学恢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实际行动,消除社会恐慌情绪,带头维护成都这个抗震救灾大后方的社会稳定。 谢和平认为,成都是救灾物资、人力的运转枢纽,是整个重灾区严重伤员的抢救基地,如果谣言四起、心情恐慌,就不利于成都市的安定,就会直接影响抗震救灾。当时他特别强调,稳定川大师生、维持正常秩序,就是对一线抗震救灾的最大支持。在他的主持下,四川大学于5月15日率先在成都高校中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消除师生恐慌情绪,复课后,谢和平白天带头到最高楼层和教师与同学一起听课,晚上则到最高楼层的学生宿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同学们讲解科学防震和科学判断震情的知识,消除大家的恐慌情绪。实践证明,四川大学率先复课这一举措,对成都地区高校乃至四川的人心稳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从废墟救出来一个女孩的新闻,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她第一句话就是:“我想考大学,报四川大学有没有希望?”为此,谢和平于第二天就主持制定了《地震灾区受灾考生关爱计划》,之前还主持制定了《四川大学地震灾区受灾学生救助计划》,并向全社会公布。这两个计划的实施,使受灾学生和灾区考生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特殊关爱。 地震发生后5天,谢和平就在学校提出全面、全力、全程参与和支援重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防疫与灾后重建的要求和具体思路,并在震后14天内,相继主持制订并实施了《四川大学师生参加抗震救灾、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鼓励计划》等一系列支援重灾区灾区重建计划,并亲自前往什邡、绵竹等重灾区签订了四川大学全面支持其灾后重建的协议。 谢和平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优势及自己在海外高校的影响力,引进了美国加州大学及劳伦斯国家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技术、人才等资源与四川大学共同形成了支援灾区重建的国际合力。目前,已吸引了境外灾后重建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灾后重建技术40多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向来自灾区的52名大学生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前夕,“危机传播与中国经验”高峰论坛5月9日在四川大学举行。四川大学校长、四川省科协主席谢和平院士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学校本着振兴民族、奉献社会的这样一种大学传统、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在第一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和学校华西四个附属医院所有人员,在灾区抢救伤员,提供多方面服务,组织救援队、爆破、建筑等专业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共3万余人次,华西医院是接收最危险、救治最难的救治基地…… 正是在谢和平的倡导和带领下,四川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坚持“心系人民,仰副国家”的价值追求,牢记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的稳定和支援灾区各项任务的完成作出重要贡献。 学术成果 谢和平院士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 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 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 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