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500强/国际品牌 名牌大学 名牌时尚奢侈 |
个人简介 | 钟本和-四川大学教授介绍
个人简介 钟本和,女,1937年11月出生,四川达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的前身,现四川大学)化工系。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聘任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理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特等奖1项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首届“亿利达”科技奖”。 合作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多项发明专利。2010年,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简历 1959年——1978年,成都工学院,助教 1978年—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讲师; 1985年~1988年,成都科技大学,副教授 1988年~今,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研究员 1994年~今,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成就 在上述研究领域取得过多项重大成果,以及多项奖励,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1年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重奖,省优秀共产党员。 国家“六·五”、 “七·五”、 “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首届“亿利达”科技奖,首届四川大学“五粮液校企合作贡献奖”。 合作出版专著4本,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多项发明专利。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并在2010年,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磷复肥、磷化工教学科研工作。负责完成的“料浆法制磷铵”新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大量中品位磷矿长期不能生产高效复肥磷铵的难题,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攻关,完成了该工艺的基础研究、模试、中试。3万吨/年工试和装置技术国产化、大型化,并在全国推广。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20-30万吨/年装置的成套先进技术,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主导技术路线。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六·五”以来我国科技战线的八大成果之一[计科1988(570)号文]。主持完成的“6万吨/年料浆法磷铵”,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八·五”攻关突出的五项重大成果之一;主持完成的15万吨/年多项关键技术的“九·五”攻关获得重大经济效益。2007年全国产量达900余万吨,占磷铵总产量60%以上。近十年还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下达的“生活垃圾制有机复合磷肥10万吨/年工业性试验” 及对磷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产量升级换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低能耗、低成本制高纯度湿法磷酸新工艺,完成了1万吨/年、5万吨/年工业试验并在全国推广。 现任职务 中国磷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磷肥专家组副组长;硫酸协会理事;全国化工硫酸和磷肥设计中心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委员。 成果转化 钟本和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一直拼搏在教学科研及工程领域的第一线,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她领导的课题组以国内首创的“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和装置的高水平大型化、国产化、大面积推广并以此技术改造引进五大磷肥工程取得成功,为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和各种荣誉称号。其主要成就分述如下: (一)国内首创“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 --磷铵是一种优质、高效、高浓度氮磷复合肥料,是现代复肥工业的主要品种,能极大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早在1970年代,发达国家磷铵产量已占磷肥总量60%以上,而我国直到1980年代,其产量还不足磷肥总量1%。虽然我国磷资源丰富,但90%以上为杂质含量高难选的中低品位胶磷矿,沿用国内外长期采用的“浓缩磷酸”传统工艺生产磷铵,其核心设备浓缩加热器极易结垢且难予清除,致使我国磷铵生产长期未能工业化,国家不得不花大量外汇进口磷铵,以满足农业需求。 --为开发适合国产中低品位矿生产磷铵的新工艺,钟领导的课题组开展了磷铵生产过程中不同磷矿产物的物相组成、理化性能和两种垢层及结构机理的研究,以领先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统的“浓缩磷酸”工艺不适合国产中低品位矿生产磷铵的根本原因,提出并证明了用“浓缩磷铵料浆”取代“浓缩磷酸”的可行性,奠定了“料浆法磷铵工艺”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与四川银山磷肥厂合作进行了“料浆浓缩法制磷铵”的开发研究,历时十年完成了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和3万吨/年工业性试验,其样板装置被国家选为全国小磷肥厂产品更新换代技术予以推广。在1990年代全国建成3万吨/年装置74套,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以上,从而结束了国产中低品位磷矿不能生产磷铵的历史,为发展我国磷铵工业开辟了新的途径。鉴于钟对该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和对农业增产增收的巨大应用价值,钟以排名第一先后获198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发明专利。 (二)完成“料浆浓缩法制磷铵”装置大型化、国产化技术攻关和成套技术推广 为实现装置大型化、国产化和成套技术现代化的新目标,以钟为总负责人提出的“6万吨/年料浆法磷铵国产化装置”和“15万吨/年料浆法磷铵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被分别列入“八五”“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八五”期间,四川大学牵头组织全国相关单位共同完成攻关下达的7项子课题,其中“磷酸污水封闭循环处理技术”“中和浓缩一体化技术”“内返料喷浆造粒技术”“外环流氨化反应器技术”分别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总课题于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受到原国家计委、科委和财政部奖励,成果以她排名第一获1995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首届亿利达科技奖,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全国“八五”攻关有突出成果的五个项目之一。 --“九五”期间,钟主持完成了下达的14项攻关子课题,以完整的成套技术在山东鲁北化工厂、涪陵化工厂分别建成15万吨/年、12万吨/年料浆法磷铵装置,随之全国近半数的3万吨/年装置改扩建成了6~24万吨/年的大中型装置。到2000年全国料浆法磷铵年生产能力近300万吨,产量大占磷铵总量60%,磷肥总量的20%以上。表彰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荣获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以“料浆法磷铵”联产技术改造引进五大磷肥工程,取得重大技术进步 --为尽快改变磷复肥落后局面,国家耗资182亿元引进以“浓缩磷酸”传统工艺为主的多项技术和设备建设的五大磷肥工程,因多种原因导致一家投产后即停产,其余四家年亏损达15亿元。 --基于对两种磷铵生产工艺的深入了解和对五大磷肥工程的广泛调研,课题组提出的以“料浆法磷铵工艺”改造传统工艺的联产技术,先后对五大磷肥工程中的4个工程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改造(附件4)。在传统的磷酸二铵(DAP)生产中,产生的淤渣磷酸和尾气洗涤液只能返回自身相关系统消化,导致生产能力和能量的损失,将这二者用为与其相匹配的料浆法磷酸一铵(MAP)联产装置的原料,就能以很小的投资大幅度提高传统DAP装置的生产能力和运行稳定性,降低消耗并增产优质MAP。2002年四川大学在贵州宏福公司合作建成的60万吨/年DAP与 20万吨/年料浆法粉状MAP联产示范装置,以不到2仟万元的投入使宏福公司57亿资产的产出值提高了27%,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料浆法磷铵” 经过25年的开发完善,已经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主导技术路线。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专利技术多项,成果以“大型料浆法磷铵国产化装置”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研)。 (四)开辟磷化工与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领域 --以磷化工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成功的“生活垃圾处理与磷矿制肥一体化生产有机磷肥新工艺”,获发明专利2项,2001年完成国家经贸委下达的10万吨/年工业性试验。该工艺显著缩短了生活垃圾发酵时间,制得的含有机质过磷酸钙肥料物性好、肥效高,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开辟了新途径。成果在四川、湖北成功推广并以第一主研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领先国内开发成功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生产食品与工业级磷酸盐的热法磷酸原料黄磷,是污染严重的高耗能产品,每吨耗电量高达14000度左右。各国为此相继开发多种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并完成工业化。课题组于2004年与贵州宏福公司合作完成1000吨/年中试,通过教育部鉴定,为3万吨/年工业性试验奠定了基础。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