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500强/国际品牌 名牌大学 名牌时尚奢侈 |
个人简介 |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介绍
个人简介: 姓 名:韩震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山东省阳谷县 出生年月:1958年5月7日 毕业院校:聊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信 仰:共产主义 所属行业:教育行业 代表作品:《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 人物小结: 韩震,山东省阳谷县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等职。1975年6月参加工作,199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选,2004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人选,2005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2006年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10多部,教材6种,译著3部,论文、译文300余篇。 工作经历: 1975年6月韩震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1976年12月到茌平县电器厂工作,先后做过钳工和车工 1977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为聊城大学)政治系 1982年春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随后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 1997年在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91年5月至1994年5月任哲学系副主任 2000年9月任哲学系主任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后任首任院长 2006年2月至2012年8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负责本科生培养、文科科研、外事及港澳台工作 2012年8月7日,韩震接替陈雨露出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教学经历: 1984年来,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7门本科生课程和多门研究生、博士生课程。曾主持研究生院的“西方学术系列讲座”和教务处“人文科学教授讲坛课程” 1987年晋升讲师,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3—1994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 1998年获“欧洲-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金会”资助,作为访问研究员到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研究欧洲一体化问题 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 社会兼职: 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第五届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世界哲学》、《外国哲学》、《哲学门》、《新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师》等报刊编委会委员。 成就及荣誉: 1995年列入北京市“跨世纪青年理论工作者百人工程”培养计划,1998年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2005年列入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 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三届高等院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奖,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市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的《西方哲学概论》获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持的课程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两项;发表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10多部,《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历史哲学:关于历史性概念的哲学思考》、《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思考的痕迹》等;译著3部,《自我的根源》、《历史与转义》等;教材6种;论文、译文300余篇。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自主招生要重点招特殊人才 自主招生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制度设计忽视了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急迫需求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对人才的差异性要求,二是民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不平衡这些问题,只是单纯在高考外加上自主招生,可能会演变为重复竞争,劳民伤财。 目前,大多数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都在中心城市,再加上城市考生在信息占有方面要明显优于边远地区和农村学校考生,因此来自基层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在招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实施自主招生在客观上减少了农村和边远地区考生的机会。如此一来,社会底层或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机会将进一步减少。 而且,从目前的模式来看,自主招生似乎正在变成新一轮的应试竞技,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各种暗箱操作人情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随之而来,造成社会不公。 自主招生的目的本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不拘一格选人才,那么就应该将重点放在特殊人才的延揽上。譬如,国家急需而人们不太愿意从事的艰苦专业,如地质、探矿、石油、农业推广、农村教师、乡村医生,在这些方面给考生一定优惠,公众不会有反对意见;其次,必不可少又属于冷门的基础学科专业,如哲学、历史、天文学、考古学等,这些专业因为冷门且需要长期的学习兴趣,公众也能够理解;需要特殊天赋或才能的专业,如数学、文学、艺术、体育等,这些专业所需的素质是能够用专门标准测定的。无论如何,别把全部专业拿出来搞自主招生,更不能把那些诸如金融、外贸、管理之类的热门专业列入自主招生的范围,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破坏教育公平。 总之,问题不是要不要高考,而是怎样进行高考和考什么。同样,问题也不是要不要自主招生,而是哪些专业需要自主招生和怎样进行自主招生。没有高考就不能保证教育公平,没有自主招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对特殊人才的选拔。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