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500强/国际品牌 财经大学 名牌大学 名牌时尚奢侈 |
个人简介 | 吴汉东-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介绍
人物小结: 吴汉东,1951年1月出生,汉族,江西东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14年1月1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的任免决定,杨灿明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因年龄原因,免去吴汉东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职务。 教育背景: 1992—1993年赴美国锡丘拉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6—1997年赴香港参与香港基本法的制订工作,赴澳门任立法议员法律顾问 1999年参加香港举办的“中国香港与内地法律比较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2000年访问德国萨尔大学法学院并作学术报告 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本科,留校任教; 1986年中南政法学院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任澳门立法会议员法律顾问; 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任中南政法学院副院长、院长; 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9、2011年两次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名单; 研究成果: 吴汉东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理论、知识产权法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财产权制度比较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科技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等。出版《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主编司法部统编教材、全国自考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等2部。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论著、论文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教委高校优秀学术著作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等10余次。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吴教授审时度势地指出,知识产权战略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实施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和对外贸易的战略举措,是当时最早提出知识产权战略观念的学者之一。目前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组成员。 承担项目: 1.防止技术垄断与不正当技术竞争立法研究(国家科委科研项目,1987年-1989年) 2.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992年-1996年) 3.西方国家著作权制度研究(国家教委资助出国人员研究项目,1992年-1996年) 4.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国家软科学项目,1999年-2000年) 5.高科技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9年-2002年) 6.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国家司法部项目,1997年-2001年) 7.财产权制度比较研究——以有形财产权和无形财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2000年-2004年) 8.WTO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2004年) 9.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2005年) 10.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制度完善(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2004年-2007年) 11.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4年-2007年) 12.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2007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专利指标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之争。从法律层面看,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竞争。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专利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将决定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在关注专利数量和规模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专利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刚刚步入“十二五”时期。 新的5年既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亦是全面深入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关键阶段。值此之际,“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的预期目标,将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的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6.476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占总量的45.7%,依然低于国外有效发明专利的54.3%;且从有效专利的结构来看,国内发明专利仅占国内有效专利总量的14.2%,而国外发明专利则占国外有效专利总量的78.6%。这种有效专利结构失衡现状的改变,有赖于我国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的创造水平。此即“十二五”规划将“发明专利”作为衡量指标的主要原因;同时,专利的维持年限,往往代表着专利的附加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我国虽是世界制造工厂,但在高科技产业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型民航客机100%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高端医疗设备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基本进口,大型石油化工装备80%进口,先进纺织机、数控机床设备70%依赖进口。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9个技术领域中,我国仅在食品化学、药品、材料冶金等15个领域占据相对专利优势。为此,我们要选择一些关键的领域、重点的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专利权创造的突破口,建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我国企业对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重视不够,应用水平不高。不少企业存在着有技术无专利、有专利无应用、有应用无产业化的现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为25%左右,较之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要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专利技术的市场化水平。 三是专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在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一般为70%,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中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目前只有45%。着力提升专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