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品牌排行榜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在线翻译 货币汇率兑换 阴阳转换万年历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快递查询 EMS查询 各地车牌查询表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当前位置:IP138 > 品牌榜 > 许舒亚 

许舒亚--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介绍


相关行业:500强/国际品牌 名牌大学 名牌时尚奢侈 艺术/美术学院
个人简介

许舒亚-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介绍

个人简介:

姓  名:许舒亚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吉林长春

出生年月:1961年

毕业院校: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

主要成就:美国亚历山大作曲比赛一等奖

代表作品:《秋绝》、《十面埋伏》

人物小结:

许舒亚,1961年出生于吉林长春,最初学习大提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先后随朱践耳先生和丁善德先生攻读作曲;1982年他的处女作(小提琴协奏曲)获美国亚历山大·齐尔品基金会作曲比赛一等奖。

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6年在北京音乐厅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乐团举办了(许舒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了许舒亚管弦乐作品专辑

1988年获法国外交部艺术奖学金、以法中文化交流项目形式赴巴黎深造,后获得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文凭(硕士)。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第一奖文凭(硕士)和作曲大师班文凭(博士)

1988年由文化部公派赴法国巴黎深造。先后获得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校高级作曲班文凭(硕士),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第一奖文凭(硕士),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第三阶段作曲大师班文凭(博士),并考入世界闻名的法国蓬皮杜中心IRCAM音乐音响研究所实习研究一年

1992年其交响乐作品《夕阳、水晶》获法国第五届贝藏松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大奖,并获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93年他的电子音乐作品《太一第2号》获法国第21届布尔热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第二大奖(第一大奖空缺),随后还获得意大利第15届吕齐·卢索罗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第二大奖和日本东京“入野羲郎音乐奖”,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二十世纪电子音乐作品CD精选系列

1996年被聘为法国巴黎(Royaumont)国际年会暨作曲夏令营作曲教授并定居巴黎;2003至04年被中国音乐学院聘为海外特聘作曲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个人成就:

许舒亚的音乐作品经常在欧洲最重要的国际音乐节中发表演出,其中有德国的科隆广播音乐节、明斯特新音乐节、巴顿·巴顿新音乐节、德累斯 顿新音乐节、斯图加特现代音乐节、法国的巴黎秋季艺术节、贝藏松音乐节、布尔热国际电子音乐节、法国广播电台现代音乐展;意大利的威尼斯音乐节、罗马音乐展、都灵九月音乐节、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维也纳现代音乐节、布达佩斯特、巴托克音乐节、日内瓦「亚斯本音乐节」、国际作曲家联盟ISCM世界音乐节、布鲁塞尔音乐艺术节、阿姆斯特丹世界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节、立陶宛现代音乐节、斯德哥尔摩音乐节、哥本哈根新音乐节、香港现代音乐节、台湾音乐艺术节、苏黎世新音乐节等等。

1997年荷兰广播公司、鹿特丹邮报和荷兰新乐团在荷兰举办了(许舒亚作品音乐会)三城市巡回展。1998年11月他应邀为荷兰皇家艺术基金会四十周年纪念音乐会创作的为百名音乐家的大型作品(八行诗)在世界著名的阿姆斯特丹Concertgebouw皇家音乐大厅公演。

2000年1月德国西德广播公司在科隆举办世界青年作曲家论坛—六位当代作曲家音乐节,从德、法、奥、英、澳大利亚、中国各选一位作曲家。许舒亚作为中国作曲家入选并在科隆西德广播公司大厅举办了《许舒亚作品音乐会》和世界青年作曲家论坛—许舒亚音乐创作专题节目,同年荷兰Den Bosch音乐节亦举行《许舒亚作品音乐会》。

苏黎世新音乐节于2000年11月举行了两场(许舒亚作品专题音乐会)。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于2001年5月在巴黎首演了许舒亚应法国广播公司委约创作的大型交响乐《涅盘》。

2000年9月由许舒亚作曲、法国著名舞蹈编导让·克罗德·加洛达导演的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在法国里昂国际舞蹈节首演,引起强烈反响及轰动。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以及欧洲各国的报刊均以大篇幅报导并对音乐给予好评如潮。该舞剧首演后三天内已被欧洲多个艺术节邀请安排于2001年巡回演出五十余场次,法国外交部和文化部已将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已定由法国电视一台LCI有线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和环绕立体录相片、在欧洲播放和出版。该舞剧2001年11月至2002月2月还将在法国巡回演出,并将在2003年2月巴黎音乐城举办的世界作曲家音乐展中演出。

许舒亚获得法国国家音乐、舞蹈、戏剧联合会1992年度音乐成就奖(每年授予一名作曲家、一名舞蹈家、一名戏剧作家),1994年日本东京「入野义郎音乐奖」,并被中国音乐年鉴评选为1993年度「中国音乐名人」。自1991年许舒亚创作的室内乐队作品(秋天的陨落)使他开始在法国和欧洲引人注目,并在法国著名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向全世界征集音乐作品的比赛活动中从233名候选作曲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入选的东方作曲家并与该中心签订了新的创作合同。该作品由荷兰新乐团录制出版了CD唱片。

1992年他的交响乐作品(夕阳、水晶)获法国贝藏松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大奖,被选定为贝藏松国际指挥比赛的决赛必选曲目并被法、德、奥、瑞典、香港、台湾许多交响乐团多次演出。该比赛为西方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比赛之一,许舒亚是第一位在该比赛中获奖的东方作曲家。随后,他的电子音乐作品(太一第二号)又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美三十五联合主办的西方最有影响的法国第二十一届布尔热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的第二大奖(该届第一大奖空缺)及德、法、奥、意、英、美、加、俄等三十五个主办国联演和电台联播的荣誉,并获得在十五个国家的电子音乐中心工作,创作音乐的机会。(太一第二号)还获得了意大利第十五届吕齐·卢索罗国际电子音乐大奖。该作品至今已在西方一百多场音乐会中上演,并由法国和意大利分别出版了CD唱片。

人物评价:

作为在西方最活跃的中国当代作曲家之一,许舒亚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以一个职业作曲家的身份来更多的发展他的音乐创作生涯。他的创作、演出活动主要在欧美和日本、台湾、香港地区,他的音乐作品经常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英国、比利时、瑞士、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俄罗斯、匈牙利、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国家演出并被电台、电视台介绍。

许舒亚的音乐创作涉及到交响乐、舞剧音乐、室内音乐、计算机音乐、声乐和民乐等领域。1999年许舒亚应导演黄健中邀请回国为电影(我的1919)作曲。做为定居西方的中国代表性作曲家之一,许舒亚被选入世界最权威的1999年版《新罗夫世界音乐大辞典》和巴黎出版的《二十世纪音乐家大辞典》。

上海音乐学院:在世界舞台唱响“最炫中国风”

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的上海音乐学院日前迎来85周年校庆。85年来,一批批音乐才子在这里崭露头角,一代代歌唱大师在这里初试音啼。“永远为人民歌唱”“永远歌唱真善美”,在爱国情怀与崇高理想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上音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唱响“最炫中国风”。

音乐家的责任感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音乐院,首任院长为蔡元培。新中国成立后,学院各学科的领衔教授,均拥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如萧友梅、黄自、贺绿汀、周小燕等。越来越多学子从海外归来,也会选择上音作为报效祖国的平台。

85周年校庆时,上音举办了纪念周小燕教授从教65周年音乐会。被誉为“中国之莺”的周小燕,20世纪30年代凭借出色的花腔女高音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而她毅然拒绝了法国方面的挽留,回到母校执教。65年来,她始终以“永远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育人宗旨。

周小燕的学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顾欣在85周年校庆活动中告诉记者,老一辈歌唱家,越是出名越是看重社会责任感,“先做人,再做艺术家。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现任副院长廖昌永在接受专访时说,艺术家的内在修为,一方面要淡泊名利,甘于孤独;另一方面,就是要始终不忘社会责任感。

“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坚持宁缺毋滥,招一个培养好一个,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廖昌永说,“中国音乐文化灿烂悠久,不能到了我们这里,拿出去的都是山寨品、舶来品。”

“中西合璧”培养人才

如何在借鉴西方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摸索出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之路?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艺术?上音85周年校庆活动中,国内众多音乐院校的院长们集聚一堂,各抒己见。“一手抓住传统,一手伸向西方”成为大家的共识。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表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应当从音乐学院出发,探索和完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学院能否成为音乐人才的摇篮,要求我们以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音乐文化。”许舒亚说,“我们应该通过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国际舞台,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方面,上海音乐学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音乐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上音在成立之初便根据国情,在传授西方音乐理论之外,特别增设了传授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技术的国乐组,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办学传统。

与此同时,为了达到“中西合璧”的人才培养效果,上音始终与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举办国际音乐院(校)校长论坛,邀请世界一流的专家来学院讲学,并聘请许多国际著名的音乐家为学院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学院还对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卓有成绩的华人音乐家,启动了来去自由的“签约教授制”。如钢琴大师傅聪、作曲家谭盾、歌唱家张建一、指挥家汤沐海等,都成为上音的签约兼职或特聘教授。

“深耕”百姓的艺术实践

“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重新梳理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寻求体制机制的突破。”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说。

“学校以前是关门办学,并不看重艺术实践,虽然国际国内获奖无数,却始终有与社会脱轨的感觉。”廖昌永坦言。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理念的深入,上音实现了创新转型:“现在我们不但是一个科研教学单位,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单位。”

近五年来,上海很多城市文化建设活动都可以看到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的身影。每年200多场音乐会中,深入城市各个区县、街道举办的就有70多场。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共有近500部(项)新作品以唱片、乐谱出版、音乐会演出等形式问世。其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部分作品获批为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据悉,未来上海音乐学院办学会更加强调“交叉协作”的模式。“以前各个院系各自为政,艺术实践也相对独立。以后我们将着力打破师门、校门、国门,通过原创歌剧等创新创作形式,加强跨专业团队合作,争取让中国音乐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廖昌永说。




联系我们.请发email.或给我们留言谢谢!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