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大学/科研/教育 母婴文教图书 男科医院 医院 |
个人简介 | 王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介绍
人物小结: 王杉医学博士,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集团董事长,现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曾经获得“中国医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中国医院协会突出贡献奖(2012)”、“中国医院协会优秀院长(2010)”、“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王杉同志自加入党组织以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执行党的各项决议,从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性坚强,作风朴实,廉洁自律,为人正直;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执着,开拓创新,在实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现代医院建设与管理、外科学临床医疗、医学临床教学与考核、医学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以及健康管理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多个专业领域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全部身心和力量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中去。 学习经历:起止时间 毕业或培训院校 1973.09– 1978.07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中学 1978.08– 1983.08 北京医学院医学系 学士 1986.10– 1992.07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博士 1995.08– 1998.07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 访问学者、博士后 工作经历: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2006.04-现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2005.10-2006.0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2003.01-2005.10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主任助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1999.09-2003.0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1998.10-1999.09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院长助理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二科 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08-1998.07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 访问学者、博士后 1993.08-1998.10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二科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88.08-1993.08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科 主治医师 1986.10-1992.07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博士 1983.08-1986.10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科 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 王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倡导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针对我国目前客观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和评价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型综合医院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没有发挥充分作用等原因的基础之上,王杉教授率先提出和倡导了“基于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并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依托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教育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一系列科技项目支撑,领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持创建了“基于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共同体”。 在王杉教授的领导之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持设计和建立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在区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监督下,在不改变产权关系和人员身份的前提下,整合包括中心医院(大学医院)、区属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全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资源,明确各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慢病和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妇幼计划生育和疾病预防中承担的功能任务和提供的服务范围,建立各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中心医院(大学医院)主要功能定位于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与研究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功能,区属医院(综合/专科)主要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慢病的诊治和院内康复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共同体试点工作在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外社区服务中心及展览路社区服务中心组成,覆盖二十三万居民。针对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业已建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1类疾病专家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组成的以慢病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团队,在北京市卫生局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接诊程序、统一的检验质控、统一的诊断标准、统一的治疗原则、统一的慢病管理方案以及统一的康复计划,使广大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可以得到全面、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同时探索支撑此模式下不同信息化水平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支撑。另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依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效应,促进自身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统一到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标准上来,增进了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改变居民就医习惯。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各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基于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环境下,探索将中心医院(大学医院)有机融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具有可复制、开放性、工具化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在综合专科医院(中心医院、区属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建立“业务链带动服务链,共享利益链,形成体系链”的新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为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新途径,改变居民就医习惯以及“病前无防、病后无康”,缓解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减少不合理收费提供借鉴经验。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副委员长所指出的那样,“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一定会有利于我们医疗资源的更有利、更合理的配置。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而且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由于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人员的素质,也将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特别是社区医疗卫生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推动现代管理理念在医院建设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王杉教授自1999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2006年起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期间领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现代化医院的管理、运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监督,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和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促进依法治院,保证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增强全院职工参与医院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氛围,努力和谐的医院文化,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健康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之下,王杉教授创新性的提出和实践了院务公开管理理念,以“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为指导,积极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行院务公开,采取了“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等一系列院务公开措施,带动了医院管理质量全面提高,促进了医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透明化,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院务公开长效机制。在王杉教授的领导之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实行院务公开管理: (1)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透明化、全程管理化原则。院务公开在医院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下开展,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确保政出同门,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职代会积极推动,纪委监察部门监督检查,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促进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必须以保证各项改革决策及措施的正确性和提高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为目的,注意处理好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促进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管理和制约机制,既要引导组织员工更好地参与医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又要支持医院里领导和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责,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确保院务公开健康、有序地进行。 (4)依法、公开、民主、规范的原则。院务公开要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的范围内开展,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之外,其它事项均可公开,以保证本院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知情权、监督权。 (5)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公布、质询、反馈、整改等院务公开的各个环节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客观、真实、公正,既要根据医院的实际积极推行,又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言必行、行必果、令行禁止。 实行院务公开是落实新时期办院方针和发展战略,确立依法办院、以德兴院观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领导班子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行院务公开,提高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党政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党政领导班子带领职工顺利完成医院的各项工作。 王杉教授先后在 “全国医院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研讨交流会”、“全国医院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研讨交流会”、“首都卫生系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务公开的管理经验和成绩,这些经验得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同行的高度肯定。 2007年11月12日,北京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印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行院务公开工作经验材料的通知》(京卫工字[2007]17号),全文印发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为题的院务公开工作报告,向全市卫生系统推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务公开的经验。《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推动首都卫生系统院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借鉴,通过深入开展院务公开,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努力把医院办成人民满意医院,为推动首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自2003年起王杉教授受北京大学委派作为董事长负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在国内开创了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医院筹资、规划、建设、组织和管理的创新模式。曾在2003年荣获北京医院管理协会评选的优秀医院管理干部奖。现兼任《医院管理论坛》、《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医院》、《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等医院管理学学术期刊的编委。 三、长期坚持外科学临床实践和行业管理工作 在临床医疗专业领域,王杉教授长期从事普通外科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和临床研究工作,具有高超的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水平及扎实的手术功底,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领导医疗和学术团队开展了积极务实的临床实践工作,平均年度收治患者1700余例,开展手术800~1000例/年。并在国内创新性的开展了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普通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 王杉教授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普通外科执业医师,更是一位外科行业管理专家。王杉教授倡导和积极筹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外科医师行业协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并当选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并且首先提出和组织建立了中国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遴选与管理制度,王杉教授亲自起草了我国首部《中国专科医师(普通外科)培训细则》和《中国专科医师(外科)培训细则》,为健全我国外科医师行业管理机制、规范我国外科医师执业行为,培养优秀外科专科医师队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王杉教授兼任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一部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四、促进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王杉教授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度重视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研究生、临床医疗本科学生以及进修医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深受广大学生、进修医师和青年教师的尊敬与好评。以身作则,带动广大的青年教师树立和培养强烈的临床教学意识。主动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领域。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完善了教学内容,强化了理论知识,并通过灵活多样、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愈来愈短的知识更新周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介绍本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注重教学相长。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二十来在普通外科建成了一支具有学科实力的骨干队伍,先后指导了近30名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者,为普通外科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的学生中不少医师都已成为各医院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王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医学临床教学示范工程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多种医学教育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先后发表医学教育相关的科研论著24篇。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实时评估监测系统”于2002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主持完成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发表教学研究相关论著近三十余篇。 兼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属医药院校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五、在医学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专业领域做出突出成绩 王杉教授长期工作在医学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专业领域的第一线,先后主持完成或参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外科肿瘤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 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信号传导通路机制、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对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动子通路(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STAT)、细胞核因子NFkB(Nuclear Factor kappa B)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与胃肠道恶性肿瘤凋亡、恶性潜能、治疗反应以及生物学发病因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较早期开始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有望发现新的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 (2)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与胃肠道肿瘤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不仅具有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全部细胞性抗原。和其它基于DC治疗的策略相比,它能更加有效地诱导产生抗肿瘤细胞免疫。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一条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治疗早期微转移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国际所处的地位:国内外均未见树突肿瘤细胞融合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报道。 (3)外科创伤和应激状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肠屏障的保护与修复。特色: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研究应激状态下肠屏障损伤的机制以及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可能取得的突破: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在国内国际所处的地位: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4)外科肿瘤镇痛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疼痛本身是具有生理学意义和功能的。它是传达人体组织损伤和疾患的一种信号,是人体和器官进行防御和保护反应一种。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疼痛是与梗阻、出血等重要并发症相并列的严重不良反应,并可能与其他严重并发症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产生更严重的负面作用。设立由外科医师为核心的,由麻醉医师、科室协调员、护士、药剂师和营养师组成的外科肿瘤疼痛治疗小组,致力于针对恶性肿瘤疼痛的个体化治疗,以及综合、规范化全身治疗,显著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状况。 王杉教授在上述医学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专业领域中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20余篇科研论文,主持、参与编撰或翻译转移论著和译著10余册。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的作用机制”于200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担任了《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大肠肛门疾病杂志》、《腹部外科杂志》、《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六、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杉教授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并担任候任主任委员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总编、北京预防医学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第二、三、四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的组织委员会主席。论坛紧密围绕“健康管理的内涵及实践”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健康管理学独特的形式和产品、学科建设、课题研究、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深切的推动了健康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为健康管理的健康发展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王杉教授率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于2006年11月14日参加了美国医学健康协会第15届年会(The 15th Annual Conference of MFA),作为我国健康管理专家的代表与全世界各国从事健康产业的人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共同致力于推动健康管理学科的全球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质共同努力。王杉教授主持筹备和建立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依托与大学医院的、提供专业体检、六维健康评估、亚健康评估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管理机构。 主持完成了《“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可行性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立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国人的健康信息资源库,为普及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实践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及改善重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现况提供基础支撑和技术支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具备科学性、实时性、便捷性、自主性、个体化、自动化等特征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主持完成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