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方便速食/冷冻 食品茶水特产 水饺 速冻食品 汤圆 粽子 |
个人简介 | 李伟-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 李伟,毕业于郑州大学,2006中国100富豪榜榜首,河南省最年轻的富豪 个人简介: 姓名:李伟 性别:男 出生地:河南 公司:思念食品 总部:河南郑州 主要领域:速冻食品 个人财富:41亿RMB 1968年7月出生的李伟,经过8年多的努力,把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做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员工超过2.5万人的知名企业,并跻身行业第二(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年销售增长曾一度超过100%的“思念速度”更是让同行艳羡不已。 199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河南思念食品董事长领导企业发展壮大,产品畅销后,李伟开始谋划让“思念”产品摆脱国内速冻食品市场激烈的竞争,去参与国际竞争,把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汤圆和水饺奉献给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传统食品特有的魅力。与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签订贴牌生产全球供货的协议,是李伟的得意之作,对思念食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编者按: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男人来说,理想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中国速冻行业中最年轻的富翁李伟,在8年前借钱开厂,到今天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思念食品,其跳跃式发展的步伐已经书写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财富神话。而喜欢挑战的他并不满足,他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化的大舞台,并启动了新的一轮资本游戏。 在中国,叫李伟的人总共有80万之多,近日,外国人胡润发布了2006中国100富豪榜,河南省共有8人入榜,位居首位的就是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他以41亿个人资产进入此榜。又入选2005年度福布斯富豪榜,成为了河南省最年轻的富豪。李伟说:“思念之所以有今天,最重要的是选对了一个行业,高速成长的速冻食品行业一直推着企业向前走。” 1968年7月出生的李伟,经过8年多的努力,把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做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员工超过2.5万人的知名企业,并跻身行业第二(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年销售增长曾一度超过100%的“思念速度”更是让同行艳羡不已。 挑战自我,记者下海卖冰淇淋 199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代理商,他说:“我对经营新项目有着特殊爱好。”这些小生意并没有给李伟的生活带来大的转机,“只是找到一些做生意的感觉罢了”。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畅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商机。 由于当时和路雪Wall’s刚进入中国市场,仅在一线城市销售,像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根本不在联合利华的考虑之列,因此当李伟跑到和路雪设在北京的总部要求做河南总经销时,对方根本不予理睬。固执的李伟没有气馁,先后到北京跑了不下10次,对方被李伟锲而不舍的诚意所感动,和路雪开始对郑州市场进行评估和考察。在对方到郑州进行最后一次考察时,李伟从朋友那里借了2千元钱,在郑州最高档的酒店请对方吃饭,甚至不惜投其所好,和一帮哥们在餐桌上绞尽脑汁跟对方大侃足球,结果对方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让李伟“试试”。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李伟不仅通过经销和路雪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也给他后来进入速冻食品业提供了条件(当时和路雪在河南给李伟配备了5辆冷冻车,并建造了上千立方米的冷库)。 “虎口夺食”,挑战行业巨头 由于冰淇淋是夏季旺销商品,一到销售淡季,这些冷链资源几乎被闲置了。当时,郑州的三全速冻汤圆已畅销全国市场,而汤圆恰恰在冬季是旺销食品。“利用现有的冷链资源,夏天做冰淇淋,冬天做汤圆,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头脑灵活的李伟这样想。 1997年,29岁的李伟决定做汤圆生意。他留意过往拉货的车辆,有时主动上前给司机端茶送水。慢慢地,他和陈泽民的大儿子陈南成了称兄道弟的朋友。 似乎是一种巧合,李伟的新厂房恰好盖在了三全食品厂的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当年正值香港回归,记者出身的李伟给自己的企业取名为“思念”。一则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二来汤圆也代表了团团圆圆的美好希望。 当时,三全已经如日中天,产值过亿,在郑州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对于不懂技术、没有销售渠道、周转资金也寥寥无几的李伟来说,不要说和三全竞争,就是和那些起步稍早的中小企业抢口饭吃都很难。此刻,李伟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 到1998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前几天,思念汤圆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吨,由于没有名气,产品根本卖不动。而马路对面早已闻名遐迩的三全汤圆却供不应求,工厂门口等着拉货的汽车排了一两公里,经销商不仅要排队等计划,还必须现款提货。眼看元宵节就快到了,尽管三全加班加点,但仍然有许多经销商不能按时提货。于是李伟看在眼里,决定来个“虎口夺食”。他派销售人员到经销商住的旅馆去游说:“思念有货,价格便宜,还可以赊账,拉一点试试吧。”拉货的经销商总不能空车而归,有些人等不及了,同意进点货试试。市场一旦接受了这个产品,后面就有“戏”了。 挑战行规,高薪引起关注 虽然李伟不懂技术,但他非常看好速冻食品巨大的市场需求。李伟非常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这个道理,为了尽快拥有竞争力,他决定东挪西借花重金找一个能人来管理工厂。 1998年5月,《大河报》刊登了一版“寻人启事”:“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元!”这则招聘广告吸引了很多人,包括赫赫有名的郑荣速冻食品厂厂长李晋洲等一批业内精英。这则出人意料的高薪招聘广告,不仅让思念找到了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在当时的速冻行业内引起轰动。圈内人不再小视“一掷千金”的李伟,同时,思念的名声不胫而走。 高薪聘来的能人没有让李伟失望。李晋洲等人开始对思念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仅重10克的玉珍珠、黑珍珠系列小汤圆,打破了多年来30克大汤圆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由大变小、改粗为细”的创新之举使思念汤圆在全国市场一炮打响,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99年度,厂里的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净利润实现2000余万元。这时候思念才算真正立稳了脚跟。”李伟说到这里,才松了口气。 创新带来的利润让李伟意识到:“跟在强手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先行者。”于是思念继续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将汤圆继续变小,推出仅重3.5克比豌豆还小的小小珍珠系列汤圆,在市场上掀起了抢购狂潮。此后,思念又借鉴河南开封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在全国首推灌汤水饺,新产品一上市就畅销全国,奠定了思念“中国速冻饺子大王”的地位。 学新闻出身的李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广告效应,“大众化的消费品必须建立全国性的品牌。”因为有这个信念,1999-2000年间,李伟找到因一曲《思念》走红的毛阿敏,花了100多万制作了一部广告片,并花费300多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借助名人效应,思念的汤圆和水饺很快跻身全国名牌产品之列。 打破传统,同行是朋友 2001年,思念速冻食品在全国做得风生水起,就连速冻汤圆之父、三全食品的掌门人陈泽民也不禁对李伟刮目相看。年轻气盛的李伟喊出了“3年之内赶超三全”的口号。在他看来,行事稳健的陈泽民是“开着拖拉机在跑,只不过比自己先跑了几百公里,而自己现在是开着奔驰车在狂追”。 眼看竞争对手越追越近,从优势意识中清醒过来的三全发起了全面反击。从2001年开始,三全不仅推出灌汤饺子,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三全凌粽子。 行业的两巨头在产品创新上你追我赶,新产品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两家企业在这场比赛中不仅没有两败俱伤,而且实现了双赢。同时,两位竞争对手也赢得了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陈泽民与李伟多次沟通,“先前彼此之间的过节,都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大家都不必计较了”。相逢一笑泯恩仇,一老一少由对手变成了朋友。此后,两人经常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速冻行业的两大巨头企业站在一起,他们组成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他们共同进退,博弈商超。2001年,为了进入一直由龙凤、海霸王占领的上海市场,三全、思念联合起来,在上海市场推出了散装速冻食品,并同时采取了降价策略,终于成功进入该市场;2004年在广州市场,为了抵制好又多超市的漫天要价,两家企业再次联合退场,迫使卖场最终降低了入场费及管理费。市场上偶尔的携手并不妨碍竞争的继续。当时间进入2003-2004年,思念追赶的步伐突然变慢了,三全几个大步把有些懈怠的追赶者甩出了一大截儿。 此刻,头脑灵活的李伟突然想进入中式快餐行业,在这块黄金宝地开展新的“倔金运动”。 他们,一个是中国速冻食品的开创者,一个是后来居上的超越者;它们同是行业龙头,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 两位领军人物的迥异性格,深深影响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发展路线。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