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品牌排行榜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在线翻译 货币汇率兑换 阴阳转换万年历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快递查询 EMS查询 各地车牌查询表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当前位置:IP138 > 品牌榜 > 张毅 

张毅--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介绍


相关行业:海鲜 礼品/特产 食品茶水特产
个人简介

张毅-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

张毅,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张毅,是辽宁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届政协常委、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和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人物简介:

1968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该企业担任捕捞技术员、生产调度室副主任、渔轮大队队长和公司副经理职务;

1984年9月任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6年1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1年4月至今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毅1968年参加工作,40年来以振兴和发展祖国的海洋渔业事业为己任,兢兢业业,锲而不舍,成功地开拓出一条引领我国远洋渔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宏伟航线。辽渔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等各项主要指标,长期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渔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企业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先进集体、标兵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他本人自1986年以来,连续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并于1989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我国海洋渔业战线声名卓著。

张毅作为我国远洋渔业的奠基者和领军者,1984年,年仅36岁就担任了我国最大的渔业联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上任伊始,他根据国内渔业资源状况和捕捞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远洋,走向世界”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探索开辟渔业企业发展的新途径。他思想的前瞻性,与国家发展远洋渔业的产业政策高度一致。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辽渔集团于1985年,从德国引进了我国第一艘大型远洋拖网加工渔船耕海轮,并成功地开赴北太平洋阿拉斯加公海进行远洋捕捞生产,开创了我国渔船第一次进入该海域的先河,翻开了我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的新篇。此后,辽渔集团又先后引进6艘大型远洋捕捞渔船,同时集中数十艘国产渔轮,组成征战南北太平洋和西非渔场的多个远洋渔业船队,形成了我国海洋渔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核心骨干力量,创造了多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性第一。

1987年,辽渔集团组建了由12艘国产渔轮、1艘冷藏加工船和400多名船员组成的远洋捕捞船队,赴伊朗进行合作捕鱼,成为我国第一支规模最大的企业远洋船队;1994年,派出我国第一支远洋捕捞船队开发新西兰渔场,并成功地进行了海底山捕捞作业,首次捕获近千吨世界珍稀的奥林克拉非鱼,在国际渔业领域引起轰动;1996年,成功运作“远洋渔业”股票上市,完成了国有远洋渔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第一股;2000年,自主设计建造了我国最大的远洋鱿鱼钓船,以其先进的装备和技术组合,成为我国同类大型国产渔船的楷模。

在开发远洋渔业的道路上,张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多年来,从每一个远洋渔业项目的确立到付诸实施,他都精心组织,科学论证,深入考察。在与伊朗和俄罗斯谈判中,他运筹帷幄,据理力争,妥善解决了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辽渔集团的远洋渔捕捞事业,始终保持了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张毅领导的秘鲁竹荚鱼捕捞船队、阿根廷大型鱿鱼钓船队、北太平洋鱿鱼钓船队和西非拖网捕捞船队,有900多名职工。他们以一流的捕捞技术和善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赏和钦佩,被誉为中国远洋渔业的“脊梁”。

张毅长期以来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监督,完善安全制度。在海上所有船只推行了国际海事组织

ISM规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他提出“因为有了我,周围安全环境更和谐”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引导每个职工认真思考:“我能为自己的安全做什么、我能为他人的安全做什么、我能为企业的安全环境建设做什么”,把安全生产上升到人性化、理性化的高度,成为企业的文化现象。企业连续多年消灭了死亡事故,各项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多次被评为省市安全先进单位。

成长历程:

海浪磨砺出他的坚毅

1948年春天,张毅出生在关向应的故乡金州区向应镇的一个小村庄,从小聪明伶俐,但很贪玩的张毅,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66年,高中毕业的张毅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他接到了大连水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张毅来到了大连水产学校,成为该校航海捕捞专业的一名学生。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的梦想。上船实习的第一天,这个从来没见过大海的小伙子就吐得一塌糊涂,船员的粗犷豪放更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得知毕业后就干船员这个活,张毅打退堂鼓了。他背起行李,偷偷跑回了家,当了“逃兵”。

老父亲态度坚决地将张毅赶了回去。“既然回来了,就得干出个样来。”张毅谨记父亲教会。1968年,张毅成为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现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船员。一名老船员曾向记者这样描述晕船的滋味,“一言不发,二目紧闭,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滚,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分难受”。此外,当时船上条件非常艰苦,得“像鸡一样睡觉,像猪一样吃饭,像驴一样干活”。

张毅说,什么是男人,到了海上就知道了,大海能造就真正的男人。当时捕捞作业一出海就是几个月,眼前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大海。遇到了台风,可就要命了!他们的渔船只有几百马力,像树叶一样被十几米高的大浪抛上抛下,整个人都笼罩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在这样艰苦而凶险的环境里,炼就了张毅的铮铮铁骨和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海资源带给他的希望

由于表现出色,张毅步步高升,从生产技术调度副主任、第五渔轮大队大队长、生产技术调度室主任、副经理一直干到了经理。1984年9月,年仅36岁的张毅接掌大连海洋渔业公司,被任命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公司捕捞亏损达590万元。如何走出困境?

在渔业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张毅心里很清楚,近海鱼类资源枯竭,必须“打出去”,到鱼类丰富的远洋去捕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毅力排众议,克服重重阻力,贷款900万美元,从国外先后引进2艘大型渔轮,开赴海况陌生、风大浪高、时有冰冻出现的美国阿拉斯加海域和白令公海,捕获了上万吨鲜鱼。随后,辽渔远洋船队先后开赴毛里求斯、伊朗湾、南太平洋……公司很快摆脱因境,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之后,张毅又着手鱼品深加工、建港、开水产品交易市场、上市、收购渤海轮渡……从单一的捕捞企业发展成为集捕捞、加工、港口、贸易、建筑、运输于一体的特大型渔业企业。作为辽渔集团的掌门人,张毅曾经八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海洋馈赠他的惊喜

工作之余,张毅还热心收藏,现在已经是知名的贝壳收藏家了。与贝壳结缘,可以说是机缘巧合。还在当船员时,一次张毅在东海捕捞上来一只贝壳,形状非常特别,见惯了海上生物的张毅从没见到过这样特殊的品种,张毅爱不释手,把它带回大连,后来找人查询才知道,这个贝壳叫鹑螺,极为难得。从此,张毅一发不可收,开始收藏各种贝壳,与美丽的贝壳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一座新的贝壳博物馆正在兴建之中。张毅的梦想是,办一座世界一流的贝壳博物馆。为此,他决心在2~3年内让藏品超过1万种,让人们看到更多更美的贝壳……

海文化丰富他的情怀

2005年11月25日,张毅亲笔撰写的《男人与海》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由自传体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家信以及涉猎国企改革的理论性文章等组成的作品集,真实地反映了船员海上生活、国企改革历程和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力作。

“我敬重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生死与共的远洋捕捞船员们。我敬重那些呕心沥血、冲锋陷阵、精忠报国的国企老总们。他们不为艰难所畏缩、不为压力所屈服、不为困苦所疑惑、不为迷茫所放弃。为了一种信仰,为了一腔真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份责任,而誓死去擎起中国国有企业的大旗。”张毅谈起自己写小说的初衷。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06年7月18日,由辽宁发展战略研究会、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企业经理人资格培训认证辽宁管理中心四家单位合办的“国企振兴与文化创新——张毅《男人与海》作品研讨会”在沈阳市辽宁社会科学院举行。




联系我们.请发email.或给我们留言谢谢!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