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调味/油品 食醋 食品茶水特产 |
个人简介 | 王少伯-阆州醋-四川省阆州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王少伯简介: 王少伯,男,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阆中蚕种场工作。现任场党委书记、场长;是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阆中市第八、九、十、十一届党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南充市第一、二、三、四届党代表,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他大胆探索,立足于蚕业的探索与研究,服务于“三农”,为我国的蚕桑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情系桑蚕,服务“三农” 阆中蚕种场是四川省最大的四级家蚕良种繁殖基地,在全国具有较强的蚕种余缺调节能力,场长王少伯把如何为蚕农提供安全、优质的蚕种、增加蚕农收入列入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少伯就经常利用人大组织和节假休息日时间深入农村和邻近市县农村进行调研,了解农民困难和农民增收途径,摸索出了农村蚕业发展和增加蚕农收入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因此先后在彭城乡、双龙、柏垭、七里等乡镇建立基地桑园3000亩,他不仅亲临现场帮助乡村指导、规划基地建设,并常年指派技术人员驻扎村社,以“抓工业的手段”抓基地建设,使蚕农在技术操作上完全按科学化操作程序作业,改变了过去蚕农的粗放操作不科学的养蚕作业习惯,促进了蚕农增收。到2007年彭城乡一村四个社173户基地蚕农仅原蚕茧收入和鲜桑果收入达147万元,年人均增收2832元,使基地农民逐年增收并获得了实惠。 为了使蚕农的收入稳定,必须要一支热心服务的业务骨干队伍,20多年来,王少伯利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培训出一批又一批业务骨干,他们一年四季常年穿梭于基地农户之间,进行科学养蚕普及业务技术指导,并即时反馈农村信息,不断修改完善农村原蚕区生产技术规范。在蚕种供给紧缺时,为了保证蚕农对蚕种的需求量,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优质蚕种供给。特别是2006年秋,由于干旱造成蚕种生产极度困难,全国缺种,蚕种场蚕种供给也十分困难,如果增加生产,蚕种场将要损失30—50万元。为了减少亏损,一些职工要求减少生产量,王少伯同志立即组织召开了党委会,统一了认识,为了顾全大局毅然决定:“蚕农的利益大于一切,有损失也要保证蚕农的蚕种供给”,这不仅满足了蚕农的需求,还对社会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了蚕农稳定增收。 王少伯同志为了确保蚕农稳定增收,实行与原蚕基地签订种茧饲养与种茧收购合同。20多年来,从口头约定到书面合同,专业户尝够了“绿色订单”的甜头,在他们中间,谈起王少伯场长诚诺守约、善待蚕农的故事,简直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在2006年,阆中市与四川省一样,遭受了解放以来的特大干旱,连续40天滴雨未下,给农村基地饲养种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桑叶质量下降,蚕儿发育不齐、一时间血液性病、中肠性脓病、病毒性软化病流行,致使基地蚕农茧质下降,产量减少,众多蚕农眼看减收已成定局,正在忧心忡忡的时候,王少伯召集场领导紧急磋商后决定:“让利于蚕农,每公斤种茧加价5元钱”。结果,蚕种场为此增加开支23.5万元,而蚕农的收入得到稳步增长。在此问题上,有人曾建议“依法按合同价收购种茧”,但王少伯同志他态度坚定地说:“今年发生的特大干旱,绝非蚕农个人所能抗拒,作为国有服务于农业的单位,我们宁肯自己减少收入,也不能让农民们遭受大的损失”! 王少伯同志经常讲:“我们只有生产出安全、稳定、优质的蚕种,蚕农增收才有保障”。在王少伯场长的领导下,阆中蚕种场原种质量已连续14年获四川省第一名,普种质量名列全国前茅,为广大蚕区提供了优质合格的家蚕原种和一代杂交种。28年来,蚕种场无一例因蚕种质量而遭到投诉,广大蚕农把阆中蚕种场生产的蚕种誉为“放心种、致富种”,切实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为四川省蚕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地贡献,巴蜀蚕农有口皆碑。阆中蚕种场生产的蚕原种和一代杂交种先后被誉为:“四川省知名农产品”、“中国西部博览会优质农产品”、“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等称号。 二、变废为宝,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特色农业 桑椹虽好,也倍受人们的喜欢,但一直未能很好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是鲜桑椹果成熟周期短,一年只有20天左右的收获时间,同时桑椹氨基酸及单糖微生素含量极高,表面附有一定量的微生物,鲜桑椹如不及时处理,在摘下后3—5小时就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原料的储藏给桑椹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障碍。经王少伯同志多年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最终掌握了桑椹储存保护的办法,并以桑椹为主,辅以必要的名贵中药材,用具有悠久历史的绿色食品阆州醋作为载体,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手段,精制加工生产出风味独特的具有国际品质的保健食品—桑椹醋,经国家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桑椹醋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即:人们所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化肥的残留物有可能对人体肝脏所造成的损伤;化学医药品在人体内的沉积物有可能对人体肝脏所造的损伤;空气中苯、甲醛、车辆尾气可能对肝脏造成的损伤;饮酒过量时乙醇对肝脏造成的直接损伤等,饮用桑椹醋后将对肝脏有良好的辅助保护作用。实践证明,特别是“酒精肝、脂肪肝”患者,早、晚各服用10—15毫升桑椹醋至6—8个月可以康复,效果良好,目前为不可多得的保健产品。该产品2002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新产品成果“三等奖”。2004年4月获得了国家“保健食品”的批文,同年6月获国家专利总局授权“生产配方发明专利”。他还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雄蚕蛾以阆州醋作为载体研制出具有“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雄蚕蛾醋,该产品富含氨基酸、维生素E、硒、核磺素并在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优秀新产品”三等奖,桑椹醋、雄蚕蛾醋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赞誉为中国“醋苑双骄”。王少伯同志通过苦心研究,将原来当做肥料的“雄蚕蛾、桑果子”变废为宝,研究出具有国际品质的食用保健醋,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场办阆州醋业公司将该商品推向市场,成为四川省通过“外国国检”的保健食品之一,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拓宽了市场。 近年来,他又规划、布置、实施在扶农乡构溪河畔开垦荒沙河滩127亩,发展“果叶兼用桑”基地,现已分别嫁接国内高产果桑三个品种,可使原每亩桑园产鲜桑果300-5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左右。场办阆州醋业公司以每公斤3元保价收购,基地桑果农每亩仅鲜桑果收入可达600元以上,加上每亩桑叶养蚕,正常年景可使“果叶兼用桑”每亩实现增收2000元以上。使为了蚕桑巩固和发展让农民得实惠,他正已研究实验成功桑椹酒,届时将成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又一个亮点。 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年活动中,广安市把蚕种场阆州醋公司生产的桑椹醋、雄蚕蛾醋作为接待党中央国务院等领导人的专用饮品。南充、广安驻京办事处已把这两产品作为在京馈赠佳品。通过在日本、香港、泰国、北京、上海、福州及南宁东盟博览会的展示证明,该产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前景。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增加收入 2000年,在王少伯的安排布置下在阆中市扶农乡建立了一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专家现场检测、指导,使千家万户农民从传统的种粮方式向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种植方式转化。2005年,他还协助扶农乡成立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协会,这是一个以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为主体的农业专合组织,它的创建,有利解决我国蚕农栽桑只养蚕、收成单一,产业链条短的老大难问题。使基地桑果农达到桑叶养蚕、桑果子卖钱,从而延申农业产业链条。为阆中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新的特色农业,为四川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为调整农业产业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阆州醋业公司现已与扶农乡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协会签订了优质桑椹、小麦、水稻的种植协议和绿色食品原料购销合同,使场办阆州醋业公司酿醋的桑椹、玉米、麸皮、大米收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市场收购价,桑椹每公斤3元收购。其中基地果桑农户每公斤2元,另一元作为基地协会的发展基金。基地协会按公司的要求组织基地农户按绿色食品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对“果叶兼用桑”实行标准化管理。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把农民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使企业能收购到安全、可靠、质优的绿色食品原料。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三赢效果。 四、潜心致志,立足研究蚕业科学成就辉煌 潜心致志,用心专一,这是王少伯对科研工作的一贯作风,过去,原蚕区及蚕种场桑膏药病、枯枝病十分严重,致使桑叶减产,树龄过早老化,防止办法就是用利器刮去患部,再用废柴油抹涂,此方法费工,易二次污染,达不到根治。王少伯同志大搞技术革新,用专业书本知识辅以实践经验,采用5‰有效氯漂白粉、石灰浆刷干或待桑树休眠期用5 ‰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对病树喷消,该方法简单、省力、成本低,对桑树膏药病、枯枝病的防治其效果良好,而且对家蚕“防微”也有辅助作用。 微粒子病害在家蚕病史上曾表现出恐怖。蚕种场1990年也因遭家蚕微粒子病大暴发,全年春种80%烧毁,秋种一火而焚之,直接损失400多万元,致使阆中蚕种场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四川省和全国蚕种场及蚕桑行业大面积(农村)也因微粒子病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王少伯临危不惧,以他扎实的科技本领和自身养成的朴实、诚恳、敏锐、谦和而坚韧不拔的性格,向场党委立下了坚决控制微粒子的军令状。就当时而言,全国许多同行都认为这是极大的冒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少伯不顾个人荣辱,带领“扑微突击队”冒严寒、斗酷暑,跑遍全场1600亩桑园、蚕室、职工宿舍和数千亩农村原蚕区。爬山涉水、走村串户、了解情况、调查取证、采样分析。场内没有实验室,他就在外面租房实验,没有实验工具,他就土法上马。成天浸泡在漂白粉液里,熏人的氯气,刺得他眼睛红得象个大水蜜桃,他仍坚持亲自做试验,亲身示范,然后让职工蚕农跟着干。三伏天脚穿大筒鞋在农村原蚕区埃家挨户传授“扑微”技术,水泡、血泡使他疼痛难忍,脚痒难熬,多次病倒在实验室,但他以铁骨铮铮的男儿气概,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做了上百次的实验,终于在家蚕胚种传染和食下感染找到了扑灭家蚕微粒子病的突破口,研究出用0.3—0.4‰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消毒淘洗添食桑叶,防治食下感染。另一方面,加强原种胚种镜检、各龄期镜检、预知镜检、环境镜检等生产操作程序,终于使阆中蚕种场当年“扑微”成功,使蚕种场烧种率由上年的80%下降到2-4%,为蚕种场及全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漫延与爆发、使广大蚕农稳定增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我国的蚕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成为中国防“微”史上的一个奇迹,1992年,全国防微现场会在蚕种场召开时,全国专家对该“防微”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全国推广。 王少伯同志还组织指导全国八大桑品种阆中鉴定点的具体工作,并获农业部表彰奖励。先后参加部省级科研课题六项,省厅级科研课题五项,其中主研选育成功的“叶果兼用桑品种保坎61号”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联合国发明创新奖;锦5.6×7532.湘晖夏秋用新品种1994年通过省级鉴定为优良品种,已在全川蚕区大量推广和繁育;绫83.My×8140.锦15双限性蚕品种属国内首创,1995年获省丝绸公司蚕业进步一等奖;由他参与主研的桑树新品种马驰一号97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大面积推广;由王少伯参与主研的锦苑×绫州长、双限性春秋兼用四元杂交、新品种已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应在四川境内推广使用。王少伯同志参与研究的《桑叶浸消防微技术研究与方法》1995年获省府星火科技三等奖;参与研究的《家蚕病原性微孢子的研究与防治》1997年获省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少伯同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撰写代表振兴蚕业论文30余篇,独自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最近,他又对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优质原蚕种茧基地,绿色食品国际化原料基地进行研究与实施,已经成为川东北地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由于王少伯同志对党的事业,对祖国的蚕桑事业的特殊贡献,多次被省、南充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和省总工会“特邀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被授予“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阆中蚕种场被评选为“四川省蚕业先进单位”、2006年阆中市政府给王少伯同志颁发了“桑椹醋及其生产方法”科学技术发展突出贡献奖、2007年王少伯同志获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四批“南充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的称号。他还扩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范围,在他的主研下,2008年又获得了“蚕砂忱芯”的发明专利,该成果能改善患者睡眠,对预防眩晕症有一定的疗效。 |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