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品牌排行榜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在线翻译 货币汇率兑换 阴阳转换万年历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快递查询 EMS查询 各地车牌查询表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当前位置:IP138 > 品牌榜 > 吴永琪 

吴永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介绍


相关行业:旅游/酒店 旅游景点 日常生活服务
个人简介

吴永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介绍


个人简介

吴永琪,男,山东莱阳人。1971年到陕西省博物馆工作,1978年调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建处,1987年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1998年任馆长、党委副书记,兼秦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和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事迹概括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多年来秦俑文物的保护以及秦俑博物馆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秦俑博物馆馆长的吴永琪为了秦俑文物的保护事业,为了秦俑博物馆的发展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任劳任怨,默默的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秦俑文物保护事业,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文化遗产保护人的时代凯歌!

吴永琪祖籍山东,生于北京。1969年,不满18岁的吴永琪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陕西延安农村插队。1971年吴永琪被招工进了陕西省博物馆,当了一名讲解员,自此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文物工作生涯。已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吴永琪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尽管当年不是我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我,但是我却从未后悔也从未想过放弃”。1978年12月,吴永琪从省文化局调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从踏上黄土地的那一刻起,吴永琪的命运就和这片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物经历

2005年获“首届陕西红旗人物”。

艰苦奋斗,文物保护成绩斐然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一座陪葬坑的试掘方内,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是继兵马俑坑之后,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由于曾遭受坍塌损坏,两乘铜车马出土时均破损严重,无法在发掘现场进行精细清理,为了能更安全稳妥地做好后期清理拼对工作,吴永琪提出了整体迁移方法,将铜车马及其附带的土壤在原状不变的情况下全盘运至室内,使铜车马本体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保存,为后来的修复、保护以及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铜车马运到了秦俑博物馆后,随即开始了修复工作。吴永琪带领一批保护修复人员不顾土垢,铜锈的污染,不顾化学药品及某些有害气体的侵蚀,一片一片、一块一块的把碎成几千片的铜车马完整的修复好。在修复保护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次发现都令吴永琪和他的同事们惊叹。例如铜车马的钻孔、修锉、倒角、活铰连接、铸接、双金属连接;大型青铜器铸造、薄壁铸造、镂空成型等等无一不代表着当时的高超科技水平,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经过8年的奋战,两乘铜车马终于修复完工。一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再现了昔日的风姿。

1994年12月《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古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一号铜车马的结构、主要部件的成分、各部件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综合利用粘结、焊接、机械连接及适当使用加强件补强的总体修复方案。在修复材料及工艺方面,经过理论研究、模拟试验,筛选出合理的粘接、焊接材料、配方、方法及其工艺,并根据对比实验研究成果,对铜车马彩绘进行了进行了加固保护,从而成功的保护修复了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技术资料齐全,实验数据可靠。本项目将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修复工艺设计和修复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在大型青铜文物修复领域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5年陕西省文物局授予该项目“陕西省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获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总书记在视察铜车马时,了解了铜车马的修复情况后由衷地赞叹道:“他们能把零散地碎片修复得这样完整,劳苦功高。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是我国首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五处遗产地之一,它的保护长期以来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陶俑的彩绘,它对于研究秦代的雕塑艺术、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彩绘出土后存在起翘、剥落这一严重问题,1987年,秦俑博物馆成立了“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课题组,集中力量进行专题攻关研究。

研究之初,课题组面临诸多问题,仪器缺少,实验室简陋,研究人才奇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吴永琪带领一帮年轻人,艰苦奋斗,同心协力,采取请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一是积极地从高等院校招收专业人才,及时充实研究队伍;同时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活动,以及选派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内外进行专业的培训强化。

经过10多年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课题组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一,用科学、可靠的综合分析方法证实了秦俑彩绘有机底层是用中国生漆制作的;其次,在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秦俑上,首次发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的紫色硅酸铜钡颜料;第三,将先进的激光全息摄影技术首次成功运用于彩绘损害机理和加固保护效果的研究及评估方面;第四,成功研究出聚乙二醇与聚氨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两套保护方法,并总结出了一整套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彩绘保护工艺,有效地保护了一批出土的珍贵彩绘秦俑。

2001年,“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在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3年,该项成果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鉴于秦俑博物馆在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在研究保护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秦俑彩绘保护技术不仅应用于秦俑二号坑出土彩绘陶俑的现场保护,而且还推广应用于秦陵百戏俑坑、六号坑、凤翔唐代彩绘俑等文物的科学保护,都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正因如此2005年国家文物局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依托于秦俑博物馆,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的3家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推进秦俑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起步比较晚,文物保护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大量丰富的文化遗产面临诸多方面的危害,亟待保护。在短时期内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学习,缩短攻克保护难关的的时间。

在这一点上,吴永琪的思路是十分开阔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是最早和秦俑博物馆开展合作研究的国外机构。1991年,在时任秦俑博物馆副馆长的吴永琪通过多方斡旋,积极争取,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草签了《中德秦俑文物保护合作研究意向书》,至此中德合作保护兵马俑文物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德方合作保护兵马俑文物,作为中方专家组组长的吴永琪一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改善科研条件;依托合作项目学习先进保护修复理念,培养后备人才”的三大原则开展工作。双方合作十几年来,德方以派遣专家、提供仪器设备和资料信息、等方式支持合作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已向该项目投入经费200万欧元,其中向秦俑博物馆提供仪器设备、技术资料和保护药品共计逾20万欧元;至2007年底,秦俑博物馆先后有30多人次赴德国,到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以及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学习交流和技术培训,他们已经逐渐成为秦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秦俑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2001年原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中德合作保护兵马俑文物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主席米夏埃尔?佩策特先生获得中国国际合作奖,这不单是对佩策特先生本人在合作中突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整个中德科技文物保护合作的肯定。

在吴永琪的积极推动下,十余年来,双方的合作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基本解决了秦俑彩绘保护等迫切性难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为我们打开了中国与西方文物保护修复界交流的窗口,带来了西方先进的保护修复理念,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修复的业务骨干,提高了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秦俑博物馆又先后与先后与西安杨森公司、比利时杨森公司、美国强生公司、美国沙漠研究所等合作,在秦俑彩绘保护、秦俑坑土遗址加固、秦俑遗址及相关文物防霉保护、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监测等多个课题上取得了成果。2001年,秦俑博物馆建成了全国文物系统唯一的一个现代化防微生物危害实验室,并承担了国家文物局多个科研项目。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秦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已进入到系统化和深层次的阶段。

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也给吴永琪带来许多荣誉。他主持的“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1995年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一阶段发掘”项目1999年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秦俑博物馆计算机多媒体文物管理系统》1996年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项目2003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先后出版和发表了《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遗址博物馆学概论》、《秦汉文化史大辞典》、《秦俑彩绘碎片的前期观察研究》、《秦俑坑土遗址的研究与保护》、《秦俑彩绘颜料调合剂的初步研究》、《秦始皇陵铜车马》等多部专著和论文。吴永琪同志1995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同年任政协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02年连任第十一、第十二届委员;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3年任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2007年当选中共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

面对成绩和荣誉,吴永琪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许多场合,吴永琪经常说,这诸多荣誉,是秦俑馆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成绩属于博物馆全体员工,自己只是个领班的。

科学管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

作为一个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吴永琪不仅是秦俑秦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而且在博物馆管理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从他开创性地将企业界一贯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引入博物馆管理之中就可见一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博物馆生存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博物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博物馆工作人员形成了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而且在博物馆内部也是人浮于事,互相推诿,这一切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吴永琪开创性的将企业界一贯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引入博物馆管理之中。

虽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诞生于制造业,但是其所蕴涵的管理模式和本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各行各业为了提高管理都在积极地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日常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秦俑博物馆终于在2004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从而成为全国率先通过这两个体系认证的博物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是时代给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提出的历史命题,在这一方面可以说秦俑博物馆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在博物馆管理方面,吴永琪既有宏观的全局考量,也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思考。如何为博物馆观众营造一个优美、高雅的参观环境是他多年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由于秦俑博物馆地处距临潼城区8公里的农村,博物馆大门外摊贩云集,违章建筑多,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和参观秩序。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博物馆下大力气,斥资近2亿元对馆前区进行了环境改造,为游客营造一个和博物馆内容相契合的参观环境。改造后的馆前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绿化区,已于2004年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游客在参观时要穿越这个绿化区,从而给游客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将游客的心态由嘈杂浮躁的市井之声变成优雅的欣赏、学习的愉悦之情。环境的改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2007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物质依托,仅仅把文化遗产保护下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宝贵资源,转化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力量。文化遗产更应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丰富和利用它们的综合价值,发挥其综合作用,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融入经济发展、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城市建设。”十七大会议期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永琪这样说。为了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加快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功能。1983年至1988年、2002年至2005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分别在全国32个城市举办了“秦兵马俑全国巡回展览”,观众累计达300多万人次。兵马俑展览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一股“秦俑热”。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秦陵兵马俑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各级政府部门得关注和极力支持下,以秦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基础上建立秦陵博物院,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工程,正在有调不紊进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作为项目建设法人单位的负责人,吴永琪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秦陵遗址公园工程立项之初,面对征地、搬迁、移民浩大繁锁的前期工程,他始终奉行一个原则--最大程度地维护群众利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省、市、区三级检察院的配合下,在工程中创立了“预防职务犯罪”体系,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被省检察院命名为“阳光拆迁工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拔地而起。届时,它将以崭新的姿态,多角度、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秦代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同时为研究者营造一个大的秦陵研究、秦史研究的平台。从而成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坚实的阵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自从吴永琪踏上这片黄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扎根在了这里,一刻不曾离开,正是黄土地深邃的文化积淀深深地吸引着他,使这个北京青年将青春献给了这片黄土地。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讲,他不仅是一个知名的博物馆的馆长,他的一言一行更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联系我们.请发email.或给我们留言谢谢!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