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品牌排行榜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在线翻译 货币汇率兑换 阴阳转换万年历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快递查询 EMS查询 各地车牌查询表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当前位置:IP138 > 品牌榜 > 陈朝华 

陈朝华--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相关行业:媒体/传媒 期刊 日常生活服务
个人简介

陈朝华-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个人简介:

姓  名:陈朝华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8月

职    务:董事长

供职机构: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

1992年7月-1995年8月为南方周末记者

1995年9月-1997年11月任南方周末上海记者站副站长,驻站负责人

1997年11月-1999年3月任南方都市报编委

1999年3月至今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

2006年3月主持创办南都周刊并兼任总编辑。 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

总编辑陈朝华:《南都周刊》嬗变之路

现在回望南都周刊的艰难探索和定位嬗变之路,本人最大的感受是,找准刊物定位很重要,品相与品质统一很重要,执行团队价值观的统一很重要。

命名不仅仅是暗示,有时候还是一种天意。折腾多年的《南都周刊》,从2009年3月开始彻底按照期刊的路数杂志化运作,好象顿时找到了自己的魂,编辑部精气神全面提振,爆发力持续奔腾,选题独到,精品迭出,影响力急速攀升。现在回望南都周刊的艰难探索和定位嬗变之路,本人最大的感受是,找准刊物定位很重要,品相与品质统一很重要,执行团队价值观的统一很重要。

前世今生:一波三折的探索之旅

创刊初期,囿于刊号属性,我们把《南都周刊》定位为一个呈现杂志品质的复合产品,提出“以生活焦点话题和独家深度报道为核心,以全球前沿资讯为基础,以独立客观、理性务实的评论为特色,集社会、文化和生活观点之大成,共享精英与民间之智慧,兼顾公共与个人之诉求,融合人文关怀与生活趣味,超越实用指向,塑造周末生活读本的新品质”,强调故事文本、都市体验,推崇“悦读”概念,希望刊物“弘扬一种向上的力量,体现一种向尚的品格,葆有一种向善的情怀”,挖掘并呈现让读者笑容满面的现实力量。

应该说,从内容结构到文本风格,那时候的《南都周刊》已初具杂志雏形,但由于开本和纸张一直在“本儿报”的范畴内兜兜转转,加上经营方面习惯性的日报思维,为了拓展某一行业的广告常常要求增加某一领域的常规报道版面,不时干扰采编思路,《南都周刊》一度分成了两叠甚至三叠;而编辑部内部对核心报道的价值观也不统一,客观表现是“形散神也散”,虽然多次改版,但换汤不换药,效果不明显,甚至混淆了市场IC 形象,虽然经营收入增长不错,但相比成本投入,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实质上颇有外强中干、拔苗助长的味道。

即使有足够的耐心,但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我发现作为报纸形态的《南都周刊》似乎走入了死胡同:一方面是低端的品相与包装不仅让质量越来越出众的内容出品黯然失色,而且由于携带不方便阅读体验差,读者认为定价3 元都高了,而实际上,定价3元,即使100% 实销率,发行也是贴钱的,卖一本亏一本;另一方面,采编出品的全国视野与经营部门的区域操作的内部分歧越来越严重,经营部门希望把《南都周刊》做成珠三角区域的《精品购物指南》,而编辑部一直不屑于把《南都周刊》办成一份毫无影响力的资讯指南、购物清单,认知上的分野必然导致在战术执行上的变形与内耗。对此,我内心万分焦虑,一直在思考真正出路。

个人认为在都市类日报已经充分竞争的珠三角地区,很难给一份独立的消费指南性质的周报留出生存空间,即使勉强存活,也做不大;而做成《南方周末》那样价值取向的时政报刊,不仅在集团内部构成同质化,集团领导不允许,而且在当下的舆论管理生态下,也走不远。我提出借鉴《纽约》杂志,把《南都周刊》杂志化,定位为传播中国当代城市精神和中产阶层生活生态的新闻性周刊,但当时的团队,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

在何去何从最为纠结时,上海南都集团却因为对“南都”品牌的认同、对南都周刊团队成员骨子里的理想主义精神的欣赏和信任,毅然作为战略投资者加盟进来。外来资本的介入不仅推动着内部生产关系的迅速理顺,也进一步激发我把《南都周刊》办成一份真正有全国影响的杂志的决心。2009 年1 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之后,我向集团领导和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南都周刊现状反思及未来三年经营发展规划》的报告,正式提出彻底杂志化的运作思路,在得到董事会批准之后,我进一步明确杂志化思路与定位,把改版的具体细节交给执行主编许庆亮牵头落实,同时对经营架构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2009年3月,南都周刊彻底摈弃新闻纸,终于实现了杂志化的“凤凰涅磐”,品质与品相大大提升,定价从3 元一口气提高到8 元,并强势进入全国机场、地铁、便利店等高端渠道,到年度盘点,发行量不跌反升,一家金融机构在观察杂志化改版的《南都周刊》3 个月之后,大手笔订阅了5000 多份赠送给他们的VIP 客户,成为南都周刊创业史上发行获利颇丰的第一笔大生意,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杂志化必将为南都周刊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全新定位:新闻性城市杂志

我们对《南都周刊》的定位,是新闻性城市杂志。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杂志”,是指以反映、传播并塑造地域性城市社会文化与物质消费为主题的刊物,强调消费文化,体现出比较强烈的区域色彩。其优势,是内容以当地物质、文化生活为主,话题与资讯比较有贴近性,为当地人所熟知,是当地市民生活一个比较高端的公共平台,但在厚报时代和网络社区勃兴的双重夹击,并且在当下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单一城市追求品质生活的人群还比较小众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并不明显;而其劣势,一方面是区域内缺乏成规模的读者群体和阅读习惯,发行上不去,另一方面是内容偏软,没有必读性,不能产生深度影响力,其生命力甚至比赤裸裸追求经济效益的DM 杂志还脆弱。这是《TIME OUT》等城市杂志目前在中国还难以高速发展的根本。

所以在思考杂志化定位的同时,我认为必须把新闻周刊的深度调查报道、名家评论与城市杂志“潮流发现者与定义者”的生活细节及社会趋势报道相结合,把整个当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阶层作为核心目标读者,报道他们关注的对社会进步有推动效应的社会热点,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与身心健康、生活品位,突出现代城市生活的共性和精神内核,才能在报刊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大的方面讲,在全球化进程中,物质消费方式的跟风趋同,使得不同城市的人群在思想、观念和生活品位等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区别的个性与特性也越来越模糊,文化上的不可替代逐渐消失,大城市的现状可能就是二线城市明天的命运。而当下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以及存在的棘手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在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甚至是人的问题,因此把城市以及城市的主流人群作为刊物聚焦和服务的主体,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共性与主流人群的生活生态及心态的流转变迁,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都相当大。

所以,我把《南都周刊》定位为新闻性城市杂志。希望在封面报道立足深度调查的基础之上,以新锐的思维,超前的想象力,独特的角度,结合网络时代的互动性及读者网民化的社会趋势,打造一份触觉敏锐、思维前沿、形式新颖的城市读本。既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也彰显现实情怀和人文关怀,立足于社会进程的引领,经济现象的阐释,多元文化的倡议,消费潮流的挖掘,突出“都市感、网络化、大民生、新锐性”的选题着力点,成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见证者和思考者,为迈向成熟的现代公民社会鼓与呼。在城市公共生活中体现一种精神,传递一种声音,“成为人们勾勒一个阶层之意趣、修养和追求的体察标签,成为一个阶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一种互证力量和取暖隐喻”。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通过推出《谁在统治网民》、《公民韩寒》、《碘盐致病疑云》、《三代大学生的饭碗》、《解剖反社会》等封面报道,新的定位,在珠三角、京津、长三角这三个中国经济最富裕、思想最活跃的城市经济圈中得到了主流人群的大力关注和认可,越来越成为他们审视中国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态与人物命运、潮流变化的主要读本。

找准了定位就找到了自己的灵魂,编辑部也统一价值观找准了发力的方向,这是新的《南都周刊》得以迅速崛起的关键。

操作方法论:竞争性版面与功能性版面“软硬兼施”

一本杂志不能解决读者所有的阅读需求,但它必须切中读者的敏感神经,激发他们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关注应该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深层逻辑,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关联度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启发性强,才能让他们在骨子里把该杂志作为一种身份标签和精神伴侣。

我认为一份好的新闻性城市杂志,不仅核心报道要有穿透力和吸引力,常规版面更要与读者有关,对他们有用。所以,在梳理《南都周刊》版面结构的具体价值指向时,我把内容出品归纳为两大类:竞争性版面和功能性版面,而在操作手法上,则要求软硬兼施,各有侧重。

所谓竞争性版面,是指我们的封面报道、名家评论、新闻观察和人物报道等,是考量采编能力的深度和题材视野的广度最重要的版块,突出杂志的新闻属性和独立价值观,在对城市公共生活及社会转型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焦点人物和争议性话题上不缺席,而且有自己独到的切入角度和叙述风格,做到硬中带软,可读性强,以故事带出观点,以小细节还原大现实。

而其他的资讯推荐、文化报道、公司报道、财富故事和潮流生活、性情随笔等内容,我统统视为功能性版面,要求选题鲜活有烟火气,突出杂志的城市味、都市感。这里的功能,有两个指向,一是对读者来说,要有贴近性、借鉴价值和实用意义、消闲作用,二是在强调广告互动性的传播2.0 时代,为满足客户多样性的推广需求预留比较有创意和针对性的灵活合作空间。这部分的内容,题材要轻松灵动柔软,同时也要顾及时效性,做到软中有硬,以情动人,以质取胜,与竞争性版面相呼应,呈现整体的都市气质和新锐风格。

这种划分只是对版面价值功能的清晰界定,便于采编团队在不同领域的执行中形成价值观的内在统一,获得成就感。与传统报纸“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的理念不尽相同,杂志更强调整体性,更重视全攻全守、攻守平衡,我们在内部评价上并不厚此薄彼,而是倡导多点突破,所以呈现在整体质量上是亮点此起彼伏,对读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目前,南都周刊在“硬题材软处理,软题材找新角度”上已经摸索出比较独特的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虽然有时候还失之仓促和粗糙,但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阅读魅力。

去年《南都周刊》获得了新锐榜年度杂志的奖项,主办方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份最不端架子的杂志,端上来的是呼呼冒着热气的新闻;这是一份不按牌理出牌的杂志,擅长截拳道,直接有效又有力。它心态健康,思维活跃,热情风趣,屡屡敏锐捕捉到社会神经末稍的颤动。它行动力强,长驱直入表象的背后,还原社会现实的素颜;它踩点精准,每每挠到中产阶层阅读需求的痒处,提供最有口感的新闻大餐。”这是对南都周刊个性与特色最为精准的解读,我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坚持这种日趋成熟的风格比盲目的创新更为重要。

刊物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机制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杂志化运作的《南都周刊》,品牌影响崭露头角,战略投资的加盟进一步理清了公司化运营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而多年的发展积累也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创业激情澎湃的核心采编队伍,采编出品目前正处于势头良好的上升状态,相对滞后的经营拓展在打造全新的经营团队之后,也逐渐摸索到了杂志运营的拓展门道,相信南都周刊迎来采编和经营双丰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联系我们.请发email.或给我们留言谢谢!

粤ICP备05004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