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P138.com 查询网 | ||
ip地址所在地查询 | 国内列车时刻表查询 | 手机号码所在地区查询 | 天气预报-预报五天 |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 国内国际机票查询 | 品牌排行榜 | 五笔编码拼音查询 |
在线翻译 | 货币汇率兑换 | 阴阳转换万年历 | 邮编查询区号查询 |
身份证号码查询验证 | 快递查询 EMS查询 | 各地车牌查询表 | 车辆交通违章查询 |
相关行业: | 媒体/传媒 日常生活服务 网络传媒 |
个人简介 | 李竹-悠视网-北京时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介绍
人物小结:北京时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悠视网创始人,一个从当年那个家庭作坊式的软件公司,到一家正雄心勃勃的为上市做准备的创业型公司的CEO,其领导的悠视网不仅在2007年成为业内首家盈利的视频企业,同时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视门户。 李竹简介: 李竹,北京悠视互动科技有限公司CEO。 1989年,李竹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2004年,李竹创办悠视网。在李竹的领导下,悠视网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在2007年成为业内首家盈利的视频企业,同时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视门户。 李竹-创业历程 大学毕业之后,用了20年的时间,李竹完成了2次创业。这个从小顽劣淘气、不爱循规蹈矩的孩子,脑子却出奇的好用,成绩总是第一名,还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长着一副儒雅面孔的李竹在他经历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丰满、近乎标准模板一样的轨迹,程序员、总经理、总裁、投资人、董事、CEO。每一个位置,他也都做得不急不躁,沉稳却不失力度。这一点,从李竹目前所统帅的悠视网(UUSee.com)的公司性格上就能觉察得到。 “其实我原来的性格是比较急躁的,我父亲当时为了能让我稳重一点,所以带我去练书法、学国画。”问起他喜欢的国画类型,李竹笑着说:“我是属于泼墨那种的,不太喜欢工笔。” 那是1989年,刚刚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李竹,尝试着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做起了软件开发的生意。第一套软件,卖了一万多元钱。“当时是用户第二天要来取了,可是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改,因为那个时候盗版非常厉害,我们还要做软件加密,一直做到了凌晨三、四点钟。”谈起那段往事,李竹记忆犹新。 李竹-经历 辛苦得来的丰厚回报让李竹他们异常兴奋,并一发不可收。几位年青人凑了10万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专门开发当时并不多见的适用于图文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并花3.6万元租下了清华园宾馆的几个房间,剩下的钱都拿去在报纸杂志上打广告。 形势喜人,大大出乎李竹和他同学们的预料。只用了半年时间,他们就赚回了之前的所有投资。第一年年末,公司实现了赢利。李竹说:“我们赶上了时候。”后来,“我们公司很快就起来了,利润做到了一年100万元,要知道,当时赫赫有名的‘希望软件 ’一年的利润也不过就200万元”。 这家小公司的成长,很快引起了业界巨人的注意。1996年底,清华同方出于自身战略布局的考虑,将李竹所在的那家公司收购。对李竹自己而言,至此,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也算是挖到了人生“比较大的第一桶金”。 和创业团队一起进入清华同方之后,李竹在那几年的日子过得挺舒服,在公司里,他仍然以总经理的角色直接管理着原有的那个软件团队,做的是执行的工作,而在其他时间,李竹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利用他的“第一桶金”。“我们用这些钱做了一些IT方面的投资,觉得哪些企业不错,就会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 在这期间,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巨浪汹涌而来。2001年,李竹离开清华同方。第二年,他跑到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做了总裁。两年之后,李竹再次离开。按他自己的话说,“从我创业开始,一直都在做一把手,所以我比较喜欢主导。可能我的血液里面就有要做创业的基因。”在清华同方的那几年,“做执行虽然做得不错,但总感觉我自己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004年年底,李竹和他的同学刘怀宇联手进行了二次创业。他们选择了生机勃勃的P2P流媒体技术领域,开发出一套视频聊天系统,刘怀宇侧重技术,李竹侧重整体,创建了悠视网(UUSee.com)的前身。半年后,悠视网正式成立,李竹出任CEO,刘怀宇则当上了CTO。 李竹-人物事迹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这家公司只是李竹他们所做的投资之一,都用的是自己的钱。“当时觉得技术不错,而且将来有发展,倒也没想那么多。开始我也并不是公司的CEO,只是一个董事。” 后来,李竹觉得这件事足够大,他有兴趣来做,于是从2005年初开始,他用半年多的时间主导了悠视网的转型,从原始的视频聊天系统,调整到了网络电视这个行业。“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的内容,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传输,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应用。同时我也主导了与像中国网通这样的运营商、CCTV这样的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业务上线以后会这么受欢迎。”大家更没想到的是,悠视网的步伐居然会这样快!2005年10月,悠视网的网站正式上线,同年12月,李竹就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IG手里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第一笔融资。“在开始推自己产品的时候,大概是8月份左右,就想到了融资。以前都是靠我们自己个人的投入,而做网络电视是一个长线的事业,所以需要考虑融资。我们花了3个月,比较快,也比较顺利。” 至于说为什么悠视网能有这样清晰明快的节奏,李竹回答,悠视网从第一次融资到现在,跟投资人讲的“故事”一直都没有变。“我们要做成新媒体平台,通过最新的视频广告形式,以及用户的互动来产生收入,支持新媒体业态的发展。但与其他网络电视不同的是,我们的收入模式比较丰富。第一是视频广告,这个比较普遍,大家也都在做;第二是用户互动,我们收购了几家SP,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收费通道;第三是我们对网吧进行了覆盖,因为网吧是年轻群体对视频关注的地方,我们通过卫星宽带覆盖网吧,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收入。” 在这样的“故事”中,发生在2006年的两次收购无疑是悠视网成长道路上的两个路标。当年5月,悠视网收购了一家名为呼啦在线(HOOLA)的移动终端技术公司,此举使得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直接获取悠视网的视频内容;几个月之后,李竹又将其同门师弟木志勇创办的星线空间招致麾下,借此完成了对中国100多座城市里的5000余家网吧的网络电视解决方案的覆盖。 渐渐的,李竹把悠视网从一个点拉长到一条线,又从一条线延展成一个面,而这样的多个侧面很快就塑造出了一家立体的网络电视公司。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再次闻风而来。 2007年3月,以德丰杰成长基金、高原资本以及思伟投资为悠视网注入2350万美元,这是2007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最大规模的一笔融资,同时也使悠视网的总融资数额达到了3350万美元,成为目前国内“最有钱”的视频网站之一。 而就在去年年底,来自德国汉堡的互联网传媒企业和风投高层代表团一行14人,神秘突访了刚刚搬到歌华大厦的悠视网新办公室。虽然双方沟通的具体细节和结果不得而知,但据李竹向记者透露,“有很多的VC访问悠视网,希望投资,现在我们帐上还放着2000多万美元,因为现金流还不错,如果目前简单从业务层面上来说,我们不需要融资,但是从将来进一步的收购兼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角度,我们会去考虑。”李竹已经清晰的为悠视网描绘了下一步的资本想象空间:两年之内上市。 李竹-人物评价 从当年那个家庭作坊式的软件公司,到一家正雄心勃勃的为上市做准备的创业型公司的CEO,李竹的角色被放大了很多倍,但他自己却觉得,其实内涵并没什么变化。“两年多下来,这个行业越做越有意思,而且其前景越广阔,就跟爬山一样,爬到一定的阶段再回头看,这个事确实是没有看错。” 而且李竹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是工作狂。他说自己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2点,实际上可能更多,其中包括跟一些公司内部的员工沟通,还有跟行业里的朋友交流。“我觉得这个投入非常值得,而且乐在其中,并不觉得疲倦或者厌倦。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感觉应该这么去做,而且自己也喜欢。” 其中最根本、也最令李竹自豪的原因,就是悠视网的创业气质。“悠视网这个平台是我们创业团队自己搭起来,然后有风险投资的支持,这个是非常好的平台。”李竹告诉本刊记者,“我觉得像创业型的公司,做了一半,而创始团队不能主导,这不太能做得很大。百度就是创业团队主导的例子,大部分成功的公司就是希望创业者能把这个公司做到很大、做到成功,那才是真正的大成功。目前的众多视频网站里,像悠视网这样,既融到了很多资金,而且还是创业团队在主导公司的发展,并且还占一个很大的比例,对网络电视领域来说是凤毛麟角的。” 李竹长着一副很儒雅的面孔,性格沉稳却不失力度,和他交谈,你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他的坦诚和开放。“悠视网在过去和媒体沟通一些事情时,不论是融资还是商业发展,都没有有所保留。因为我们觉得在网络视频这个行业要发展起来,绝对不会只有一家企业。只有这个行业能够起来,悠视网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氛围,所以我们也乐意跟行业的同仁分享经验,当然可能也会有一些教训。” 李竹说,其实他小时候非常淘气,虽然成绩总是第一名,但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坐不住。后来李竹的父亲为了帮他改掉坏习惯,就带他去练书法、学画画。李竹直言,自小习练极具沉稳之风的隶书,不仅对自己很有用,而且还会融入到企业的性格中。 “悠视网一直走得比较稳健。现在互联网视频行业有两种模式,一是流量模式,一是收入模式。我们现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开始考虑怎样把流量变成收入。我们在现金流方面已经有很好的把控,虽然在做收购兼并,但是公司员工的规模,跟第一轮融资的时候是一样的,没有盲目扩张,在企业的扩张上也做了比较好的控制。”李竹仍然用他特有的沉稳和坦诚的语气说:“我想,悠视网的后劲会比较足。” 截至2007年底,悠视网顺利完成了李竹早先设定的发展目标,成为国内首家营收近亿元规模的视频网站,并率先实现了盈亏平衡。这也是为什么李竹会认为2008年是“网络电视盈利元年”的原因。 |
粤ICP备05004654号